空難現場圖片。(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云”)
中國臺灣網6月30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云”報道,2015年2月4日臺灣復興航空公司一架GE235班機由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前往金門,但在起飛后3分23秒,即急速下降墜毀在基隆河中,復興航空發生GE235南港空難事故,造成43人罹難,其中包含26名大陸游客。臺灣“飛安會”30日上午公布事故調查最終報告,歸咎肇因指向飛航組員、復興航務作業管理,以及臺灣交通部門民航局監理業務等相關因素。
臺灣“飛安會”指出,飛航組員未及時發現兩具發動機皆喪失推力,并重新啟動予以改正。飛航組員重新啟動發動機時,已失速且高度過低,造成無法挽回飛機失控狀態。臺灣“飛安會”主委黃煌輝表示,這次空難事故大多現象表明幾乎是“人為操作不當”所致,呼吁航空公司必須加強飛航人員訓練,希望往后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報道稱,“飛安會”主任調查官王興中說,“飛安會”調查旨在避免類似飛航事故再發生,不以處分追究責任為目的。他強調,大部分飛航事故雖可能起始于個人行為,但根本原因通常來自組織因素,希望調查報告公布后,不需要再追究個人機師責任。
據“飛安會”事故調查報告指出,此次事故的有關因素、其他安全因素,包含事故飛航組員、復興航務作業與安全管理,以及臺“民航局”監理業務等。飛航操作部分,在起飛滾行初期,飛航組員發現自動起飛動力控制系統之備用燈號未亮起時,未放棄飛行。
報道指出,臺灣復興航空未將ATR72-600型飛機于起飛時遭遇自動起飛動力控制系統未備用情況,飛航組員須放棄起飛之要求明確規范于相關指令、程序及組員通告等公司政策文件中。
臺灣“飛安會”在去年2月10日公布初步調查資料,復興班機在起飛后即發出2號發動機熄火警告,但是機師卻說“我把1號發動機收回來”,并收回了無異狀的1號發動機油門,最后導致該發動機順槳,2架發動機皆呈現無運作狀態造成失速。
期間駕駛員雖多次嘗試空中開車但均失敗,在墜毀前8秒才發現“油門收錯了”,此時航機高度309英尺(1英尺約=0.3048米),時速105海里(一海里約=1852米),最終飛機不幸墜毀,共造成43人罹難,另有15人受傷。(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大陸罹難者家屬奔赴現場。(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云”)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