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森新聞網27日說,近來,臺灣許多網友在臉書分享臺灣獼猴偷幼貓的照片,這些“公獼猴”為何抓幼貓?究竟是基于好玩?還是有其他因素?
該網站刊登署名文章說,抓走小貓或松鼠的是在生育季節想育幼卻無法自己生育的雄猴。文章摘編如下:
“獼猴捉幼貓”的照片很多人都有拍而且非常多人分享,我當下并沒有打算看這些分享下面的留言,我知道大概是一面倒的覺得猴子在玩幼貓。
而跟隨林金福大學長縱橫壽山20年,我們家也收留(養)過3只被雄猴捉走的松鼠,當時還將該名很愛捉松鼠回來抱的老雄猴取名為“玩具阿公”。
每年生育季都會有這樣想育幼卻自己無法生育的雄猴抓小貓和松鼠來撫育(雌猴不給抱小猴),但是它們沒有奶水,也不懂,雖然小心翼翼的呵護,幼體仍然會死亡。我們很明白,這些其實是自然中動物行為的一部份,當有雌猴產下嬰猴卻難產死亡或莫名失蹤,社群內的雄猴也會接手抱著嬰猴,我們能救的就盡力救,也曾經搶下來了,嬰猴卻在動物醫院失溫而上天堂的經驗。
父愛,不只是人類才有,臺灣獼猴跟我們人一樣同屬于靈長類也有額葉,也有情感;每一次我們從雄猴手中搶過這些幼體,憑靠著的不只是經驗和對它們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它們對于我們毫不懷疑的信任(鼻酸TT.TT),這就是為什么看到人就跑上樹的雄猴(怕人搶走視如珍寶的幼體),在我們跟它耗了3~4個小時,經歷了N次失敗,它還愿意再一次在我面前放下小貓,讓我有機可趁。
在我偷走小貓時,它回頭慌張地找,發現是我偷的時候,第一時間它不是攻擊我(換作是一般人可能就咬了吧),是拉著我的運動褲咧嘴、唇動不斷跟我示好表達臣服(再次鼻酸),我父親拿記錄本作勢打它才退開,一路跟著我、哀求我的表情,我回到家后還不斷在我腦海里無限回放。
這些畫面大家卻無法看到,大家看到獼猴手中的幼貓時充滿不舍、充滿憐憫,卻忘了是因為我們人類制造了流浪動物,貓媽媽才必須在野外的環境生下小貓;而大家也忘了這里其實是臺灣獼猴在都市中最后一塊棲地,它卻必須和流浪貓狗一起共享這塊棲地。當獼猴手里抓的是我們認為的“寵物”時,這件事就會被無限放大,臺灣獼猴會變成罪無可赦的殘暴動物。
為了導正大家的錯誤觀念,避免讓臺灣獼猴落入惡名,我知道我今天無論如何都要救下這只貓,因為我知道,我只有救到這只小貓,我才有立場大聲說話,才有機會改變大家的觀念、想法。
我和我父親,今天利用了這位猴先生的信任,只希望能換來大家對它們行為的了解、體悟,有時候動物的行為跟我們人并沒有甚么差別。
我們只是為了兩個不同物種的生命,做出我們能做的努力罷了,如果今天因為我的救援可以讓大家停下腳步愿意多了解臺灣獼猴的生態、行為,并且讓大家了解這背后的故事,那么這一切就太值得了。(文/林美美)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