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臺當局對檢驗工作的行禮如儀,地方對民眾檢舉的冷漠消極,是培養黑心商人的溫床。近年食安事件的揭發,存在著一個個小人物變英雄的故事:塑化劑流用30年才被楊技正在實驗室中發現,大統假油案是靠著檢察官鄭智文和葉建成求真的拼勁偵破,強冠案是由于屏東老農前后檢舉了5次。與這些不罷休的英雄相對照的,則是長年在其間捧鐵飯碗、握公權力的大批公務人員,他們是明明職責所在卻敷衍了事,對違法犯紀視若無睹,對人民權益遭侵害毫無感覺。如何振作公務人員的積極性,喚起他們的責任意識與光榮感,則是臺當局能否重建社會食安信心的關鍵所系。
最后,臺當局“行政院”要設立“食品安全辦公室”,目前看來確有必要。但是關鍵是管理機構和相關人員的效能如何能起到作用,凡事應該未雨綢繆,事后補救,民怨和傷害已經造成,,臺當局如果不能展現魄力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有所作為,這個辦公室恐怕很難再黑心企業和民怨中取得良好口碑。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