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反課綱微調”高中生夜襲“教育部”
(資料圖片)
臺灣當局近日開始選拔學生,讓他們加入中小學課綱審議委員會。課綱是否繼續“去中國化”,日本殖民是“日據”還是“日治”,“慰安婦”前要不要加“被迫”,這些沉重的歷史問題,從此要交由懵懂的學生自己定奪。學生審課綱,正如小兵可以發射“雄三”飛彈一樣荒謬。在民進黨多次品嘗學生運動的甜頭后,臺灣學生的政治權力迅速膨脹到了危險邊緣。
不懂也可審課綱
臺當局教育部門日前啟動中小學課程審議會學生委員遴選機制,到本周三為止,受理學生自主登記擔任遴選委員或課審會委員候選人。遴選不限學歷,也就是說,理論上小學生也可以審課綱。
根據臺當局教育部門的規劃,課綱審議大會將納入3-4名學生委員,這些學生委員需先在網上登記加入遴選,經由“行政院”提名,再由“立法院”推舉的11-15名所謂的社會公正人士審查通過才能擔任。臺官員表示,凡具有學生身份或離校未滿一年者,皆可登記參加遴選,中小學生及大學生、研究生都可參加。
且不論“行政院”與“立法院”都由民進黨實際掌控,其提名、審查選出的學生政治立場必然偏綠,單是學生自己審課綱本身,已引發島內有識之士強烈反彈,批評這是民粹當道,把教育“弱智化”。
其中不妥之處,一目了然。正如臺中女中三年級學生林妤恬所說,“學生就是不懂才學習”,課綱讓學生來審查,“還不懂就要審”,是什么邏輯?
臺當局前“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各先進地區訂課綱,不會找學生當委員,只有少數地區在教科書編出來后,會請學過的學生審閱、提供意見。審課綱的討論過程很專業,有時連他都聽不太懂,更何況中小學生。
然則民進黨當局為何罔顧專業一意孤行?只因去年綠營策動的“反課綱微調”,高中生們沖鋒在前,打得國民黨狼狽不堪,也為民進黨奪權立下汗馬功勞。如今民進黨既已上臺,當然要投桃報李,收買人心,而且讓主張“我阿嬤真的是自愿的”學生來參與審課綱,對“去中國化”這一“千秋大計”有利,可謂一舉兩得。
法治成了“政治伴手禮”
與學生審課綱類似的,還有民進黨當局剛上臺,就宣布對“太陽花學運”126名學生撤回刑事告訴一事。“太陽花”霸占“立法院”,沖擊“行政院”,都是如假包換的違法行為,但“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學運是“政治事件”,不是“單純的法律事件”,所以撤訴。
換句話說,只要是支持綠營的政治行為,違法不要緊,甚至是違法有功,違法光榮。政治大于法律,意識形態掛帥,已是赤裸裸不遮不掩。《聯合報》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此舉,不論是對“太陽花學運”的“獎賞”抑或“報恩”,都把法治當成“政治伴手禮”送掉了。
前年的“太陽花學運”,是國民黨聲望一落千丈的關鍵一役。《旺報》文章說,民進黨當初甘當“太陽花”的護衛隊,是為了削弱執政黨當局的威信,以遂自己取而代之的奪權意圖。而今民進黨已經上臺,還要鼓勵違法行為,將來若執政不佳,民眾是否也可效法“太陽花”模式攻入官署?
顯然,民進黨當局目前并不擔心學生會有朝一日沖入自己的官署。自李登輝以來,綠營20多年來力推“去中國化”,深耕校園,培養職業政治學生,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培養年輕的盟友。而蔡英文給年輕人冠以“天然獨”頭銜,折射出民進黨對學生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某種自信。
民進黨以街頭運動起家,只要是符合綠色利益的政治行為就不算違法,乃是民進黨不好宣之于口的夢想和主張,此時在學生身上實踐,可謂夢想成真。而把這觀念再移植給學生,進一步把年輕人塑造成同路人,為學生工作鞏固成果、錦上添花,不亦快哉?
學生得到了什么?
問題在于,在民進黨攻城略地得償所愿的過程中,學生是否也是贏家?新發生的學生蛋洗官員事件,可以作為注腳。
島內日前發生大學生兼任研究助理是否納入保險的爭議,主張應全盤納保的學生代表因不滿當局政策,蛋洗“教育部”。一名女性官員出面溝通,卻被一名女學生出其不意在頭上捏爆雞蛋,搞得她頭發、衣服一身臭。隨后,學生高喊“學習臭雞蛋,還給‘教育部’”,向門內丟擲大量雞蛋。
此事中,學生似乎擁有了莫大權力,但卻丟掉了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尊重,丟掉了應有的品格和素養。“太陽花學運”中,除了部分學生領袖混入政界,其他學生只是做了馬前卒,白白留下不良記錄。“反課綱運動”中,一名學生當眾毆打喚他回家的父親,事后一度宣稱“光榮”、“不后悔”,為了一知半解的政治,而犯下違逆人倫的大錯;還有一名學生燒炭自殺,不明不白地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在民進黨的運作下,學生的政治權力不斷膨脹,可能不少年輕人會為之拍手稱快。但權力和責任相伴相生,權力和自我認知一味膨脹,對人對己都是負擔。比如讓中小學生去審課綱,能做出什么負責任的決定?除了讓“民主”變得更加虛妄不實,能給社會帶來什么好處?民進黨把學生越捧越高,卻從不提醒他們從高處跌落的風險。
綠營推行的“同心圓史觀”、“本土化”、“恐中媚日”教育下,臺灣下一代的格局、視野日漸受限。現在“綠色政治”又一再鼓勵年輕人自我膨脹,只會助長社會坐井觀天、師心自用、怨天尤人的心態,對臺灣是禍非福。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