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本不鮮見,但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兩個孩子家長,卻因此動刀發生打斗。結果一家失去了孩子,一家沒有了父親,還有兩人受傷被警方控制。
通過警方調查得知,死者李某的兒子在一個月前被劉某長子毆打。前幾日,李某將送孩子上學的劉某父子攔住,隨后雙方發生口角并大打出手,當時,雙方不同程度受傷。后37歲的李某和劉某12歲的長子,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條新聞既讓人惋惜又讓人不寒而栗,以愛的名義為孩子打抱不平,換來的不是“解氣”,而是不可挽回的生命,這樣血淋淋的代價和法律的制裁,終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怎樣的傷害?筆者不可預計。會給雙方家人造成怎樣的悲痛?筆者同樣不敢想象!
這是“由愛生恨”的鮮活例子,比這更可怕的是,這種畸形的“護子”行為并不少見。其實學生打架本無可厚非,學校出面教育教育就好了,小孩子嘛,很多事情沒有誰對誰錯,即使有了矛盾,沖突的“點”卻小到微乎其微。可家長就是愿意在顯微鏡下看待孩子“吃虧”的問題,總是站出來為孩子“打抱不平”,這種現象,目前在許多家長的意識里是普遍存在的。“溫柔型”的是鼓勵孩子在外面要挺身自衛,甚至以牙還牙。更有甚者,也就是“暴力型”的,鼓勵孩子“打回來”,還戲謔的說這是勇敢的表現。
以上做法都是再愚蠢不過的教育手段,作為孩子的“家教”,父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處事思維。俗語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學拜神”,父母的表現是孩子效仿度最高也是最頻繁的,因此,在遇到孩子間不愉快或有打鬧行為時,重點不是“火拼親爹”,而是學會當“滅火器”,學會用教育“撲滅”孩子心中的急火。
暴力終究解決不了問題,相反,還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強烈的沖擊,產生消極面,如恐懼,悲傷,無助感等。這些情緒會影響孩子日后的成長,為孩子性格的形成埋下隱患。
筆者真心的提醒家長們,不要用自己的“偏”愛“綁架”孩子的天真與快樂,要學會用道德品質和認知水平提高孩子的是非明辨力。(中國臺灣網網友:賈婉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