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器官”,11月28日,注冊名為@北京往事網站的新浪微博稱哺乳為裸露性器官,并稱哺乳婦女把北京地鐵當了“村里的公交”,引發了網友聲討。(11月29日澎湃新聞)
現如今智能終端越來越普及,人們閑來無事就喜歡發個微博,編個說說,在朋友圈里點點贊,這樣的溝通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且也對周圍發生了什么事情能夠有個第一手的信息。但是信息不是可以隨便發的,每一句話說出去都要負責任,即使是言論自由,也要想一下說出去的話會引發什么后果。
公共場合為嬰兒哺乳的事很常見,為了照顧母嬰這個特殊的群體,很多公共場合都設立了專門的母嬰區,為的就是避免母親在哺乳嬰兒的時候的尷尬。但是,在這樣的做法還沒有完全普及之前,我們要對這樣的母愛行為,予以包容和尊重。
自媒體的觀念代表了誰?
在@北京往事網站的道歉聲明中,提到了“是由網友發布我方復制,并未對其中內容進行修改”。這樣簡短的一句話,把主要責任變為了管理責任,看起來自己不再是主要對象,實際上,管理上出現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話誰都有說錯的時候,但是明知道說法有問題卻不去糾正,才是悲哀。
網絡發聲,需要正能量。
“這里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一種內心的優越感表現的淋漓盡致,說好的平等、尊重都不知道被地鐵留在了哪個車站。同時,筆者也認為裸露乳房不是“裸露性器官”,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去推理,以后女人出門都要把上衣穿的緊一些,徐洪波老師關于乳房主題的作品都變成了關于性的作品,豈不是失去了對人的尊重,對藝術的尊重,對母愛的尊重?輿論要有方向,發聲要有正能量。
這樣的尷尬,應該可以避免。
列車上產子的新聞被報道過很多次,對于這樣意料之外的情形,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暖心的。車長認真指揮,廣播找醫生,眾人幫接生,顧客用衣物圍城墻等等,反倒是沒有一絲尷尬,這樣的做法,在其他的公共場合,為什么就不能去做呢?微博附帶的照片中,女子旁邊圍了好多人,周圍的旅客用身體遮擋一下也不會有什么不妥,只是大家都很忙,舉手之勞實在是太難了。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當我們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也應該對比自身,如果是自己,會有怎樣的判斷?(中國臺灣網網友:王桂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