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臺灣反課綱微調聯盟發言人、休學中的20歲高職進修部學生林冠華輕生尋短,燒炭自殺。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逝,實在令人痛心惋惜。
8月1日,經過微調的臺灣地區高中歷史、社會等課程綱要就要如期實施。但是微調后的課綱,顯然是刺到了島內“臺獨”分裂勢力的痛處。居心叵測的民進黨等“臺獨”政治力量把手伸進了高中校園,灌輸學生仇恨觀念,煽動學生發起所謂抗議、陳情進行“反課綱學運”,唆使孩子們站在社會抗爭第一線。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等學生團體串聯逾百人集結臺灣“國教署”,仿效“太陽花學運”的招式,高喊“撤銷黑箱課綱、反對洗腦教育”的口號,穿越架設的拒馬、警察列陣,沖進了官署范圍內。活動總召朱震承認該行動有和民進黨、臺聯黨合作,民進黨發言人也承認民進黨對“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提供部分物資協助。民進黨主政的13個縣市更是統一戰線,共同反對臺當局“教育部”的高中課綱微調,聯合不采用新的課綱。
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持續延燒的臺灣高中課綱事件所造成的悲劇,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認為,國民黨消費悲劇、轉移課綱爭議焦點,對社會各界要求撤回課綱的民意置若罔聞。事實真的如此嗎?到底是誰在推卸責任、扭曲事實呢?誰應該對“斬斷臺灣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牽連”反躬自問呢?
臺灣教科書之亂,源自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時期,持續10多年的“教育改革”,以“去中國化”為主軸,從更改、篡改教科書入手,捏造所謂的“臺灣民族”、“新臺灣人”、“臺灣文化”,把中國與臺灣、中國人與臺灣人進行“完全切割”、“去中國化”,改造臺灣青少年的“心靈”,強化對臺灣本土的地方認同,極大扭曲了島內年輕人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1997年9月,臺灣“教育部”正式在臺灣中小學開始使用新編《認識臺灣》教科書。這套教科書歪曲歷史,割裂、否定臺灣與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聯系;不講臺灣人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強調“我們都是臺灣人”,“臺灣人已經成為我們在國際社會共同的名字”;割裂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內在聯系,否定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閩南語與客家話成為學生的必修科,并貶低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宣傳“臺灣文化觀”,將日本殖民文化、“臺獨”的分裂文化和福建地方民俗文化混合起來,捏造“臺灣文化史”;美化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抹殺臺灣同胞的抗日業績等等。漸進式地向青少年灌輸“臺灣生命共同體”和“臺灣人的臺灣”等觀念,淡化他們對中華文化和中國的認同。
臺灣教科書的撥亂反正,從國民重新執政開始排“獨”。國民黨從蔣介石、蔣經國主政臺灣時期以“正統中國”自居,強調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本國史”就是“中國史”。2008年臺灣實現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后從史地教育入手,對高中歷史、社會、國文等課程綱要進行微調,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徹底掃除“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遺留毒素。課綱微調把“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分成“從光復到政府遷臺”、上世紀6、70年代臺灣的政經發展、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政經發展、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四部分。把“中國”改成“中國大陸”,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清代”改成“清廷”,“接收臺灣”改回“光復臺灣”,“鄭氏統治時期”改為“明鄭統治時期”、“說明鄭氏的對外關系并述及與清朝的談判”改為“說明明鄭的對外關系以及覆滅的經過”、“加入1895年后中國與臺灣的互動,以及加入中國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對臺灣的影響”、“加入兩岸分治主題”等等。逐漸回到了認同中華文化的基調。
臺灣藍綠高中課綱之爭,一場中華文化保衛之戰。對臺灣下一代的心靈征戰,不僅僅是“統”“獨”、“藍”“綠”之爭,更中華文化保衛之戰。李、扁執政時期對教科書的變動,就是為了在臺灣島內孕育出具有“臺獨”史觀的國民,植入“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荒謬絕倫基因,割斷歷史,實現“文化臺獨”。馬英九掌權后,擋下了“偏綠”鄭瑞城所主張“臺獨”色彩歷史的“98課綱”。隨后,對“98課綱”歷史、語文部分重新修訂,并于2012年8月1日起實施“101課綱”,它重點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維護符合“憲法”的“一中原則”,稱呼大陸地區不能直接用“中國”,改為“大陸”或“中國大陸”,以避免“兩國論”。可“101課綱”竟然還有很多違背新課綱的“一中原則”。后來,臺當局又要求微調課綱,可仍然以“中國與臺灣,一邊一國”的立場來看兩岸關系,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互不隸屬,以外國史看待中國史,極力切斷臺灣與中國的聯結。令人欣慰的是,微調后的課綱在史觀上回歸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歷史是公正的、客觀的,歷史也是無情的,她決不允許受到任何人的割裂或扭曲。臺灣歷史教科書雖然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割裂,但卻改變不了臺灣與中國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命運相連、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臺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