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記者舉報稱,北京日上綜合商品批發市場內,兩家商戶銷售的豆芽吃后會出現腹瀉情況,懷疑添加了一些化學藥劑。記者暗訪發現,兩家商戶并無營業執照,其進貨的兩家作坊同樣沒有營業執照,且在生產豆芽過程中要添加“AB粉”“無根素”“增粗劑”“快速王”“無葉靈”5種化學藥劑,并使用化學藥劑“連二亞硫酸鈉”漂白豆芽。(11月13日《京華時報》)
用化學藥劑催生豆芽,早就不新鮮了。僅僅是今年以來,各地媒體記者暗訪的報道就已經可以裝滿民意的籮筐了。無論是毒豆芽銷售到大型賓館的事件,還是毒豆芽鑒定需要市民出資的尷尬,亦或是毒豆芽生產者叫囂這是“科學方式”的囂張,都佐證著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骨干------豆芽的監管一片蒼白。
這些“化學豆芽”,緣何能夠禍害百姓?其實,這源于面對這些“化學豆芽”,監管部門沒有出現“化學反應”,監管環節的麻木,才是催生毒豆芽的土壤。什么樣的土壤生產什么樣的莊稼。土壤是生態的,則豆芽就是綠色的。土壤是有毒的,則豆芽就是有毒的。有這么幾個問題需要我們追問。
化學藥劑銷售亂象,為啥監管沒有“化學反應”?“AB粉”“無根素”“增粗劑”“快速王”“無葉靈”5種化學藥劑,在銷售中是有嚴格規定的。不是什么商家都可以銷售,不是什么消費者都可以購買。很奇怪的是,為什么這些沒有營業執照的生產者都可以輕輕松松購買到市場管制的化學藥劑?這表明一點,監管部門的監管是蒼白無力的。面對銷售亂象,監管部門沒有任何反應,才有了化學藥劑的誰想賣誰就賣,誰想買誰就買。鑒于銷售環節漏洞百出,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實施特殊管理。對于化學藥劑實施流通環節身份證制度,從出廠環節到銷售環節,都應該有記錄。生產了多少,銷售了多少,銷售到了哪里,都要詳詳細細。
生產環節違法亂象,為啥監管沒有“化學反應”?即使在化學藥劑銷售環節存在漏洞,也還是不可怕的。畢竟我們還有對生產環節的監管和約束。可怕的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的小作坊在生產的時候不僅沒有任何顧慮,還都是大搖大擺。而實際上,生產毒豆芽的,除了這些沒有名分的小作坊之外,還有那些“正宮娘娘”。在去年公布的多起毒豆芽案件中,一些大型生產企業也參與其中。對于這種情況,如果監管部門能夠出現“迅速反應”,還會有毒豆芽流入到市場之上嗎?
銷售環節無證經營,為啥監管沒有“化學反應”?毒豆芽即使發了芽,其實還不可怕,只要不送到老百姓的嘴巴里,那也只能讓生產和銷售者自食苦果。生產出來了,賣不出去,誰還去生產,誰還去銷售?問題是,毒豆芽過五關斬六將,一舉將所有監管部門的城池攻破,讓監管部門丟盔棄甲。想想多可怕,一個無證經營的商戶都能在政府的菜市場里銷售毒豆芽,這監管漏洞得有多大?
上化學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很多物質之間會產生化學反應。監管部門、執法部門和生產亂象、銷售亂象原本是應該有一個強烈的“化學反應”的。而當面對“化學豆芽”監管部門沒有強烈查處的“化學反應”的時候,“化學豆芽”也只能讓公眾的健康被“反應”了。(中國臺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