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師參加了全國課標的制作,習近平從展臺上拿起一本課標書翻看。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9日新華社)
近年來,教材減負,先是魯迅的文章被“趕出”教材,之后朱自清的《背影》也被“減負”,而近日在上海小學課本中發現以往朗朗上口的古詩詞已經不復存在,引發熱議。
沒錯,有人說讓玩意正濃的孩子去背誦定向性非常強的古詩詞不利于孩子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是一種填鴨式教育的體現。但古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經過千百年的檢驗,里面的蘊含的人生哲理從什么時候學都不算早,古詩詞使我們的文化基因,我們不敢忘,也丟不起。
背誦古詩詞絕不意味著限制孩子們的思維發展,要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多為孩子們安排課外活動,竟可能的增加他們自己動手鍛煉的機會。而刪減古詩也絕不意味著就能為孩子們減輕負擔,雖然課本薄了,但是不意味著課程、課外作業就少了,為孩子們頭腦減負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減輕身體上的負擔,讓其有更多的時間去暢游屬于自己那份童年。(中國臺灣網網友:胡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