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海軍在威海劉公島附近海域隆重舉行甲午戰爭120周年海上祭奠儀式,緬懷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士。“為國捐軀的北洋將士,你們可以安息了。”吳勝利在講話中指出,今天的中國處在一個嶄新的時代。(8月27日人民網)
甲午戰爭120周年海上祭奠儀式莊嚴肅穆。參加祭奠儀式的軍地領導和官兵代表向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士默哀1分鐘,停靠在萬里海疆軍港內的海軍各型艦艇一起鳴響汽笛,禮炮分隊鳴放19響禮炮,官兵敬撒鮮花,并莊重許下了“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強軍習武,報效祖國;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海軍,夢圓中華”的錚錚誓言。
往事如煙,英雄尤在。甲午戰爭中,北洋將士為了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為國捐軀,表現出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我們勿忘國恥,富國強軍,軍民團結,奮勇前行。
平壤之戰前,北洋將領左寶貴就立志:“若輩惜死,可自去,此城為吾冢矣!”戰斗中,他親自登城指揮作戰,雖身負重傷,仍在高呼殺敵,終因傷重而犧牲。
豐島海戰中,因日軍不宣而戰,“高升”號運兵船行至豐島海面時被日艦攔住,面對日軍要求投降的脅迫,“高升”號上的清軍將士嚴詞拒絕。當日軍滅絕人性地向“高升”號發射炮彈時,船上將士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組織反擊。最終寡不敵眾,全船將士戰死海疆。
在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一直沖殺在前,獨冠全軍。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一游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可惜被日艦魚雷擊中。鄧世昌將生的希望留給其他戰士:“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壯烈殉國,留下了劉公島海上抗日千古絕唱。
甲午戰爭乃民之痛、國之殤。在今年在公開場合講話中,習主席兩提“甲午”:在今年2月會見連戰時,他語調沉重地說“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臺灣被外族侵占。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還有一次,在今年7月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他再次提及甲午,強調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習總兩提“甲午”與甲午戰爭120周年海上祭奠儀式,都在向世人宣示,甲午戰爭對中華民族來說有著錐心刺骨之痛,只有牢記這段恥辱史,才能知恥后勇,強我海軍,保我海疆,復興中華。
近年來,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再起,個別國家,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屬域外國家的日本頻繁“插足”這一區域,罔顧事實,渾水摸魚……對此,中國軍隊與中國人民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還擊一切來犯之敵。我們相信,甲午戰爭就是軍人斗志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記住過往的恥辱,修復不堪的傷痕,中華民族一定能夠以今日的鐵血之氣,一雪甲午海戰之恥。(中國臺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