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焦裕祿干部學院,參加并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午在焦裕祿干部學院用餐。因為開會,中午1點半才開飯,午餐是簡單的四菜一湯。(《鄭州晚報》,2014年5月12日)
以工作餐為名,行舌尖腐敗之實的行為不在少數,甚至比比皆是。吃飯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用餐要鮑魚燕窩魚翅,酒水要茅臺進口洋酒......這是近年來部分地區、干部的“工作餐”,一頓下來往往數千上萬元,奢靡浪費至極。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流傳至久的諺語,無不諷刺了當下某些干部的作風問題,吃喝玩樂一樣不少,追求高檔次、超豪華,嚴重浪費國家財產,損害人民利益,造成了財經三公經費預算的逐年遞增。
舌尖上的腐敗是近來中央政府重點整治的對象之一。“嚴刑重典者成,弛法寬刑者敗”,治國先治吏,自建國以來,我國從未放松抓廉政建設,警鐘長鳴,對于違法犯罪的干部必嚴懲不貸,收受賄賂、公器私用都觸碰了法律的高壓線,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舌尖上腐敗的熱議在于三公經費的數額巨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反思。為何尋常人家能清粥小菜過日子,干部官員就要大吃大喝填飽肚子?這是權力觀的作祟還是“官氣”橫生?
不得不說,超規格的公務接待一是因為不正的作風,二是源于抹不開“面子”。不論是上級部門來檢查,或是同級部門來指導,都不好意思讓客人簡單用餐,總認為簡單的工作餐太敷衍、太隨意,不尊重客人,不給客人面子,如此一來,形成了越尊貴的客人越要多喝酒的歪風邪氣,酒桌上談公務也成為了家常便飯。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它的意義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然而今天,很多地方錯誤解讀了酒文化的內涵,“哥倆好不好,就看白酒喝多少”,將拼酒作為友誼的見證,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與糟蹋。
總書記在蘭考縣參加民主生活會,用簡單地四餐一湯就解決了午飯,這難道是蘭考縣政府沒有盡好地主之誼嗎?蘭考用當地特色的大刀面及簡單小菜表達了對國家領導人的極大熱情與歡迎,也用總書記的用餐對外傳遞了一個強烈信息:厲行節約!中國最高領導人以簡單午餐為廣大干部樹立了楷模與榜樣,為各級黨和政府傳遞了杜絕浪費的信號。相信有總書記作為榜樣,各級干部都能紛紛效仿,抹開所謂的“面子”,用內心真誠的歡迎來取代流于形式的餐桌儀式,將舌尖腐敗消滅在“最后一公里”。(中國臺灣網網友:蕭存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