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浪微博的火熱流行,大學不少選修課都圍繞其展開。日前,滁州學院開設“微博與社交”公共選修課。課堂上,同學不僅需要通過微博@老師進行答到,同時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需要通過微博來回答。并且粉絲數不夠500就要掛科。(3月12日 央視網)
以粉絲量作為考核標準不是滁州學院這位教師的先例,早在2010年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就有這樣的例子,同樣是以粉絲的數量作為學生考核的標準,500及格,3000優秀。如此考核標準到底會產生何種結果應該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因素,畢竟這時髦的微博選修課是與時俱進,但將考核拘泥于粉絲數量上無疑劍走偏鋒,進入數量論英雄的死胡同,這顯然是好心辦壞事的典型例子,非但不是取得意向中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才是不得不進行思考的地方,同樣的例子應該在其它課程的考核中一樣值得借鑒吧!
微博,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交往的另外重要的形式,將這門課作為選修課值得肯定,如何將微博這種工具利用好,傳遞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新方式乃是迫切的要求。所以,當高校出現微博選修課的時候是一種好的兆頭,能夠與時俱進的將最新的傳媒工具運用到教學和實踐中去。但是,如何考核考驗著教師的智慧?己丝梢圆捎瞄_放的形式,比如以微博的質量,尤其是原創的數量乃是重要的指標,而粉絲數量固然是一個指標,但往往流于形式,達不到實際的效果。因為粉絲的增加如今花錢就能購買,與其擁有無數的僵尸粉,不如出現原創的微博質量高。
教師將粉絲的數量作為考核的指標,最直接的會導致學生們為了擴張粉絲數不擇手段,購買者有之,濫發微博吸引眼球者有之,互粉騙粉者有之。如此一來,微博的僅僅以粉絲數量論英雄就走向了偏路,尤其是在高校中,學生的微博不過是教學的手段和工具罷了,遠遠不是目的。到畢業之后,能否運用微博,微博運用到何種程度都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將粉絲數強制加給學生們正好應了那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訓,教師喜歡微博不能將其強加給學生,尤其是不能將粉絲數量強加給學生,如此考核,是種偏路。
我們自然希望看到微博在高校中變得開花,將如此新型的社交工具嫻熟應用,也鼓勵高校開設微博相關的課程。但如何考核將是一個考驗教師和學校智慧的過程,如果僅僅以粉絲數量論來考核,猶如經濟發展以GDP考核一樣,數量論的道路上往往是偏離質量的,微博也如此。要想將微博獲得良性發展,唯有按照質量論進行考核,拋棄數量的依賴癥。(中國臺灣網網友 王傳言)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