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中國文化的老外向著名導演馮小剛討教“屌絲”的含義,馮導欣然告訴他“屌絲就是JB毛,是對境遇不堪者的蔑稱。”聽了馮導的解釋,老外很困惑地問“為什么聽上去像是在贊揚?”馮導再次傳道授業解惑“在我們這兒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對于網友的批評,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馮小剛搬出諾獎得主莫言為自己打氣,“莫言說這個字都不好意思寫,打個叉號過去。”
當海峽彼岸的李安導演再獲奧斯卡小金人的同時,我對馮小剛導演如此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深表憂慮。拋開馮小剛導演微博中語句和標點的錯誤、觀點和心態的錯位以及作為社會公眾人物卻大量使用粗鄙不堪語言的不合時宜不說,以“流行文化締造者”自居的馮小剛對“屌絲文化”一點都不了解卻悍然大放厥詞的行止,實在是值得商榷。
互聯網讓草根階層崛起,要了解“屌絲”這一文化現象,就需找到“屌絲”一詞的來歷。馮小剛從自己想當然的間接經驗判斷,“屌絲是對境遇不堪者的蔑稱,是媒體在丑化弱勢群體”。其實不然,“屌絲”一詞實則發源于城市化進程中一些網友的自我解壓,“屌絲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窮開心”的文化,當代社會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很大,需要釋放,需要減壓,“屌絲文化”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奮斗中的年輕人平時緊張和壓抑的情緒,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心靈的歡樂,“自認屌絲”實際上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代表著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因而李毅、孫楊、徐崢、黃渤、韓寒、馬云、史玉柱等等體育、娛樂、文化以及商界名人都一度以“屌絲”自居,讓廣大的草根階層和屌絲群體與有榮焉。
而在心理上以“精英階層”自許,已然從精神上悖離了“平民文化”的馮導顯是無法體會到草根們安貧樂道其樂融融的趣味,他對“屌絲文化”的成功逆襲而深感恐慌,生怕沖擊到他作為“公知”、“精英”的社會影響力和話語權。正因如此,身在娛樂圈的馮導一點兒也娛樂不起來,促狹的心理、分裂的人格導致了他看不清楚也無法理解“屌絲”是一種娛樂的輕松的自嘲,眼中只剩下對“屌絲文化”的仇恨和蔑視,億萬網民都已坦然面對,而他卻公然拒絕接受,足以看出馮小剛導演何等缺乏娛樂精神和寬容之心,正所謂“佛心中是佛,賊心中是賊”,絕大多數網友從“屌絲”文化中體會到輕松和幽默,而馮小剛導演理解到的卻是“惡心”和“寒磣”——其實不是屌絲腦殘,而是馮小剛自己腦殘;不是草根們自認屌絲自賤,而是馮小剛自己自賤。
從馮小剛導演對“屌絲”的錯誤理解和“屌絲文化”的嚴重褻瀆來看,忝列去年首屆中國屌絲文化節“中國10大屌絲”之一的鄙人鄭重建議,馮導應趕緊找一中學語文老師(當然,不要找李天一老師李景華那種性感嫵媚的)惡補一下中文,少充當“小鋼炮”,而應極大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培養自己的文化鑒賞力。 (中國臺灣網網友 張一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