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敢言的馮小剛在微博中犀利點評“屌絲”一詞,他認為該詞“是對境遇不堪者 的蔑稱”,對于大多數網友回應和解釋該詞其實是戲謔與自嘲,馮小剛昨日堅持“稱自己是屌絲那是自賤”,自稱屌絲的人“是腦殘群體”。(2月28日 《信息時報》)
“屌絲”招誰惹誰了,竟然讓馮大導演把該詞擺在桌面上和國際友人一起討伐,甚至給出了自稱屌絲的人“是腦殘群體”的終極審判。筆者看文至此,也未免感到唏噓不已。想是導演界的泰斗們已經陽春白雪慣了,也自然無法理解草根為何一夜之間成屌絲。
作為網絡的衍生詞,“屌絲”顯然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催生,從百度李毅貼吧冒出來的看似極不上臺面的詞,竟然在短時間內讓廣大男性網民感同身受,從而成了人前人后的自我揶揄之語。作為一種“無害”的泛濫,其實也無需給它太多的討伐,畢竟怎么稱呼自己、怎么界定自己,那是個人的事情,所謂“千金難買爺開心”。而馮小剛為何要火急火燎的上去潑冷水?難道草根們的狂歡影響到他對整個民族深刻的反思了?
不由聯想到前段時間馮小剛在《1942》發布會上談及民族性,談及身邊出現的荒謬的人、荒謬的事,總讓馮導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困惑里,最終他把問題的焦點交給“民族性”去進行解剖,甚至對于對國家外事務上習慣性的“抗議、反對”,也給出了這是“積貧積弱”的表現,小鋼炮威力果然不可小覷啊!
馮導也是對俄羅斯民族骨子里的那種救贖宏大的文藝范是心向往之,反而鄙視于國內作品流于表面的“歡實勁”。其實在完成《1942》《集結號》等嚴肅作品之前,不也是流于創作那些《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等一些沒心沒肺的娛樂片嗎?不能說你作品的風格突然切入了民族的骨髓里,那大家都得跟著你一起深沉起來,一旦有不合時宜的群體,如屌絲之類的,就瞬間暴風驟雨般的抨擊起來。當然你有你發言的權利,然而屌絲們也有洗白的聲音。
誰不想成為“高富帥”,誰愿意成為純種的屌絲?屌絲大都是在底層打拼的年輕人,或許他們的發型是吹剪洗,身上穿著廉價的山寨服裝,但是屌絲們大都勤勤懇懇,為這個社會的發展輸送著自己的一份價值,即便是那些混跡于“屌絲”隊伍里的人來說,他們有著對現實的不滿,有些理想落地之后的彷徨,然而當一句自我解嘲的“我是屌絲”,或許能找到生活中那種群體歸屬感,又有何不可呢?難道要像瘋狂英語那樣,拿個喇叭天天在街上撤嗓子:“我是世界上最棒的!”。
屌絲只是暫時的,對于屌絲逆襲的案例,馮導想必不會陌生,就拿王寶強說事,曾經北影廠門口的戲場臨時工,現在不也在娛樂圈混的風生水起,前段時間還參與了神片《泰囧》,不知道馮導那天在電影院里觀賞此片的時候,會不會發出感嘆:“哎呦-喂,這小子也有今天!” (中國臺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