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晚報》報道,近日,劉小姐在深圳寶安黃田郵政儲蓄所的ATM機取錢,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3名劫匪竟在保安員和監控攝像頭的“眼皮”底下,大搖大擺地轉走了劉小姐卡中的2萬元錢。
整個事件發生過程中,身邊的近20名群眾及銀行保安中,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劉小姐報警也沒去阻止劫匪的不法侵害。
我們不禁要問:社會公德心、正義感哪里去了!人心為何變得如此冷漠!
其實,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例如“佛山兩歲女孩悅悅連遭兩車碾壓行人無視”,“討薪女子13樓窗外欲跳樓遭圍觀起哄”,“女子列車突發精神病脫衣褲引10人強行拍攝”,“天津‘許云鶴’案”等等,都體現了當今社會道德滑坡,正義感缺失的悲涼現狀。被媒體曝光之后更是引來群眾一片嘩然。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在倡導和諧社會以來,各種不和諧的聲音隨之而來,當然,這可能是落實決定過程中必要的過渡階段。
但是,人們對于社會的認識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并且越來越多的影響著更多的人對于“和諧”的理解。
首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社會的現狀得以很大的改觀。市場化、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使社會關系日益多元化,人的交往方式發生很大改變,逐漸由“熟人社會”變為“陌生社會”,人際交往也日益利益化、商業化。
同時,伴隨著市場上的假冒偽劣、人際中的坑蒙拐騙現象等的增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信任問題變得尤為艱難和復雜。
其次,在我國步入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各方面雖已取得較大的進步,但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發展尚不成熟;另有許多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不能很好的保障預期的正常社會秩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公眾意識。
此外,城市中社區組織、居民委員會,鄉村中村委會、村干部等對于居民公眾意識的引導、宣傳工作不到位,也是導致群眾缺乏公眾意識的原因之一。
負面案例蠶食民眾互信度是造成“冷漠”的另一原因。信息化發達的時代為人們提供了各種便利,同時也觸動了人們敏感的神經。受一些負面案例的影響,大人們在心中暗暗擔憂,同時把自己的擔憂轉述給孩子,于是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了“少管閑事”的思想。如此循環下去,社會也定然漸漸冷漠。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如何有效提高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水平,是一項亟待仔細琢磨的問題。(中國臺灣網網友 林子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