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說教式的教育文章相比,通俗的語言故事更符合兒童的身心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以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浸潤陶冶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愛上語文。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翻開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記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一年級語文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二年級語文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教材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
近幾年,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質疑之聲不斷,從“愛迪生救媽媽”、“陳毅探母”的真實性,到魯迅對于孩子是否過于沉重艱澀,再到傳統語言文化和與時俱進的通俗文化兩相缺失,如何讓語文教材更有“文化”、更真實、更貼近生活、更能喚醒孩子們對語文文化本身的熱愛,成為家長、孩子、老師共同的呼聲。
語文到底是什么?簡言之就是語言文化,如何讓孩子們熟練地運用好語言和文字才是語文的根本。但是在之前的語文教材中,語文課更像是政治課、道德課、歷史課等,就是不像語文課,其主要沖突就是將語言與文字的美置于其后了。再加上一些編者的思想陳舊,往往將一些通俗性或沒有附帶政治道德思想的文章拒之語文教材門外,這也讓語言教材普遍落后,無法跟上潮流與時俱進。
“我愛學語文”,正如一年級導學的改變,讓孩子們愛上語文才是語文教育的主題,讓孩子們單純地去感受語言的美,貼近生活讓孩子能夠靈活運用,從中感受心靈的激蕩與共鳴。不論出處,不看出身,單純地感受中國話平平仄仄的韻律,并且體會其中包含的意義,傳遞正能量即可。
單說周杰倫的這首“蝸牛”,通俗的語言讓孩子們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努力向上的思想容易引發共鳴,小小蝸牛的擬人手法輕易地讓人們產生代入共鳴。不僅是孩子,很多大人同樣可從其簡單的文字中找到學習的方向,這首蝸牛曾唱響了印度洋海嘯義演、四川抗震救災演唱會等,激勵了無數人,其正能量的傳播毋庸置疑。與說教式的教育文章相比,通俗的語言故事更符合兒童的身心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這樣的歌入選語文教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當然,除了改變教材,更要改變教育方式,解剖式的應試語文教育,將優美的語文分解得支離破碎,難以感受語言之美。讓孩子單純地感受節奏和韻律,以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浸潤陶冶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