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26日在京首發,這是一份讓眾多電影人氣餒的報告,基本上把上一年國內上映的、有點影響的電影都一網批盡了。
有好情節的說缺好思想,有好臺詞的說缺好故事,有好故事的又說缺了點對大時代的描寫。前半句還說這個是勵志電影,話鋒一轉又說這是不是在鼓勵成功學的盛行?
雖然挑了這么多毛病,人皆中槍,但得承認這是好事,嚴師出高徒,文藝這朵小苗也是在批評聲中成長起來的,這么多電影都不入法眼,說明我們現在的眼界很高,古人云,求乎上而得乎中,求乎中而得乎下。所以眼光一定要放得高一點遠一點,這樣的社會才有追求。
不可否認,這部報告對一些電影的批評還是說到了點子上的,很多人也深有同感,比如,它說《小時代》惡俗,我舉雙手贊成;說《北京遇上西雅圖》缺乏真切的現實感與人生感,也少有人反對;說很多青春類型電影,僅僅滿足于以世俗的情感表達和普羅大眾的價值規范來獲得商業的穩定,這也沒錯。
可又怎么樣,難道我看了小時代就會跟里面的人物一樣生活,就從此一天到晚夢想活在觥籌交錯之中?有自己的可取之處,能讓一部分人感動、欣慰、喜悅,那就算很不錯了。我怎么覺得,這份報告不是在說一部電影,而是在憧憬一部可以載入史冊的杰作呢?
而且,你不覺得,這其實也是有點脫離社會實際的嗎?或者有好作家沒有好導演,有好導演沒有好編劇,什么都有了又缺好演員好投資人,這是中國電影業的現狀。文學是一切藝術形式的基礎,但事實上現在很多成功的電影電視劇并不來源于小說,而是來源于導演或者一個小班子的策劃。這不是電影的錯,而是整個社會還在進步之中,還在積蓄著力量。
一部偉大的電影,它一定是跟現實結合在一起,一定有人文關懷與批判精神,與世事繁華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熱鬧面前保持一份冷靜和清醒,在悲傷面前保持一份樂觀?墒强峙逻@樣的電影還沒拍出來,就被扼殺在各種審批之中了。
不煩批評,煩的是拿腔拿調的苛責,煩的是脫離現實的無謂拔高,煩的是非要將某種命題植入到電影之中。煩的是抓住這些在市場面前如履薄冰的電影一頓猛批,卻對不思進取的整個創作環境不加反思。事實上,很多批評的聲音,并不是因為眼界高,看透了世事滄桑,領悟了人間真諦,只是因為另有一套“高大上”的標準。我想,既然是想為電影好,那么我們也不能光有批評沒有建設,很多電影人反映,如今對他們的限制還是有點多的,扼殺了創作的靈感,文聯不如在這一方面多給大家想想辦法。
一部電影用不著承載這么多的希望,我們渴望產生一部偉大的電影作品,但是也得忍受大多數時候與平庸相伴的現實,至少大多數的電影只是為了把大家吸引到電影院中,這是一個產業,它需要各種層次各式各樣的電影出現,因為有各式各樣、各種需求的人存在,這個市場才有可能繁榮,才有可能為好作品的產生創造出良好的土壤。石頭山上想長大樹,基本上是很難的!缎切恰酚腥丝匆灿腥肆R,看的人愛不釋手,罵的人也未必就是無理取鬧了,唯喜好不同而已,實在沒那么多大道理可講。何況,你要求一部投資一兩百萬的小成本電影,既不浮華,又不平淡,既要現實又要深刻,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這種可能性能有多大?
你不能一味地讓大家在電影院里痛徹心扉、大哭一場,或者心潮澎湃、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才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