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體育人才培養環境,重運動成績輕綜合素質,造成青少年運動員成長階段與教育脫節,使得運動員退役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轉型困難。錢紅、楊希兩位冠軍合辦游泳實驗班,提倡“體教結合”,不讓孩子在青少年階段就對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近日,前游泳名將錢紅和女排名將楊希實現了一次“強強聯合”——不是在賽場上,而是在學校里。兩人聯手創辦了世紀東方錢紅游泳實驗班,主要面向青少年運動員和有游泳特長又希望保證文化課學習的孩子們。
錢紅和楊希當運動員時都攀上過世界巔峰,退役后又都將目光投向了教育。錢紅游泳學校創辦17年,在這里學會游泳的人達到六位數;楊希創立的“山花網球實驗班”的學生多次站在全國青少年網球賽的冠軍領獎臺上。正因為對教育和體育有著共同的感受,兩人才“一拍即合”,開始了新的創業。
在我國,政府是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體育人才主要依靠國家培養。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觀念和方式的變化,傳統的三級體育訓練系統受到不小影響,不少項目的后備人才輸送渠道越來越窄,甚至難以為繼。同時,隨著社會力量的介入,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出現多元化趨勢。丁俊暉、關天朗等年輕選手,就是民間模式培養出的體育人才。此次錢紅游泳實驗班的出現,也是“社會辦體育”的一種嘗試,探索的理念和勇氣都值得肯定。
錢紅和楊希成長于傳統的體育人才培養環境,對其中的利與弊都有著切身感受。封閉的訓練環境,重運動成績輕綜合素質的模式,實質上造成青少年運動員成長階段與教育脫節,這不但會在深層次上影響競技水平,也使得他們退役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轉型困難。
因此,兩位冠軍的辦學理念十分鮮明——“體教結合”。不讓孩子在青少年階段就對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用她們自己的話說,學校“既培養有文化的高水平運動員,也培養既注重學習,也熱愛運動的孩子們。”
體育與教育本應“交叉支撐”,但現狀卻是二者缺乏彼此必要的扶助。由世界冠軍去實踐的“體教結合”,未來走向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