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韓國的熒屏上,金喜善、張東健、蘇志燮等諸位大牌不約而同“復出”電視熒屏,讓人大呼過癮。如今,這股“暖流”也飄到了中國綜藝節目上,《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也宣告著中國大牌同樣熱愛電視事業,各界精英大牌也爭搶起了電視綜藝這一杯羹。于是,劉歡、那英現在也可冠以“電視人”的稱呼了。博收視率,謀收益,得口碑,大牌評委儼然成為節目的第一生產力,而電視綜藝節目也隨之進入“大牌時代”。
看厭了以往坐在選秀節目評委席上的那些過氣歌手、樂評人甚至一些和音樂關系不大的評委,在臺上的絮叨,或對選手的調侃,甚至與選秀沒有一點關系的胡說八道,大牌藝人出現在評委席上,以專業的視角“侃侃而談”的電視綜藝節目必然受到觀眾的喜愛。可以說,那些以制造緋聞和傳播低級文化為“亮點”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厭煩,而以傳播專業知識和倡導先進理念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正如《中國好聲音》的有關人士所言“我們請到了劉歡和那英之后,就已經知道節目會成功了”,因為他們更專業更有口碑,因而更容易博得較高收視率和收益。
在各電視臺綜藝節目上看到的老是那些四處轉戰的“熟面孔”時,觀眾必然換臺必然生厭,求變求新才能引來觀眾的掌聲。特別是以娛樂節目贏得收視率的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在求變求新上都很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一刻也沒有停止博弈。盡管我們都愛說,綜藝節目或娛樂節目是為了愉悅觀眾身心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樂呵樂呵,其實不然,任何節目對觀眾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總之,任何節目都該盡最大限度地釋放正能量。
電視綜藝節目進入“大牌時代”后,更須以精英文化保駕護航。眾所周知,大牌的影響是巨大的,傳播的是優秀文化或言行舉止透著正直健康的文化因素,那么釋放的就是有利于社會進步文明的正能量;如果傳播的是垃圾文化、低級趣味或不健康的文化,那么釋放的就是阻礙社會進步文明的負能量;這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筆者以為,綜藝節目進入“大牌時代”后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堅持正確的遴選原則,所選擇的大牌應該是釋放正能量的大牌,堅決不能讓那些影響很壞的所謂“大牌”走上熒屏;二是堅持審查督導糾正原則,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必須有督導人員跟蹤,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切不可讓有問題的節目走上熒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