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熱衷獎項的唯結果論者眾,對文學和閱讀懷抱著滿腔熱忱的人卻少。倘不是有導演將《白鹿原》拍成電影,其間還有多段可供談資的情欲戲,產生興趣來讀這本書的年輕人恐怕不多;若非莫言被媒體聯合猜測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門,關注這位著名作家的中國公民,從人數上極可能會敗給總愛看明星緋聞的那部分人。
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創作些禁得住萬千讀者品鑒與歷史考驗的好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陳忠實立志要寫本給自己“墊棺作枕”的書,寫《白鹿原》時居住在幾與外界隔絕的老家,每天吃妻子送來的干糧。四年后,他將手稿托付給出版社編輯時,差點說出“這是把我的命都交給你們了”;創作《平凡的世界》期間,路遙多少次深夜在大街上游蕩,被誤認為精神失常,健康更因為長期熬夜和大量吸煙而每況愈下;莫言的創作經歷也并非一路坦途,在其作品中時常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調侃,那個“不修邊幅、沒日沒夜刪改稿子的編輯”。作家們數十年來在文學路上含辛茹苦地耕耘,扣人心扉的作品才最終得以問世。
相比于作家嘔心瀝血的付出,當前他們是有些受了冷遇的。現在的年輕人們,有些只是想看看《白鹿原》里的田小娥在男女關系上如何隨便,有些僅偏好于3D屏幕上縱躍的蜘蛛俠和網絡游戲中的異英雄,還有些甚至不知道路遙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另外為數不少的所謂閱讀者,喜歡讀的只是那些熱鬧、在網絡上盛行或者適合改變為熱播影視劇的偽文學。文學離大眾,或者說大眾離真正的文學,比以前反而是遠了。
如果說文學于當今的中國讀者,最大的功能就是娛樂消遣;那么文學對于某些作者,最高的價值就是賺錢。有很多人非常擅長寫“速食作品”,不論散文、文學評論還是小說,都有大概固定的格式、字數和“調調”,再通過某些網站和出版社的幫助,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很少有作家愿意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在遣詞用句、情節結構和藝術創新上刻苦探索,靜下心來創作一部能打動人心、收獲社會效益的作品了。
在文學遇“冷”的背景下,諾貝爾文學獎卻一年比一年熱,這是種怪現象。諾貝爾文學獎究竟有多高的含金量?一名中國作家獲獎,能扭轉當前華語文壇的頹勢、改變當前的文學創作現狀么?恐怕沒有誰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外行人圖的就是熱鬧。文學好與不好,他們未必看得明白;能不能拿回形式上、虛榮的和能幫忙摘掉“從來未有”帽子的獎項,才至關重要。依我看,莫言拿不拿獎諾貝爾獎,90%以上是他自己和評委們的事,犯不上跟著窮操心;國內能不能多幾本好書、多些真正喜愛文學與閱讀的青年,才是國家和大伙的事,該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