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心態開始轉變,心智更加成熟,這是體育事業從“應試體育”到“素質體育”轉變的心理基礎。
隨著“英國音樂交響曲”的閉幕式的舉行,燃燒了十多天的奧運圣火徐徐熄滅,四年一度、舉世矚目的“體育大派對”正式落幕。里約精彩的8分鐘,向世界發出4年之約。中國體育代表團以金牌、獎牌總數第二的好成績,給本屆奧運會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盤點倫敦奧運賽場,“紅色身影”繼續書寫傳奇,令人豪情激越。乒乓球、羽毛球賽場上的完勝,“中國旋風”不給對手任何機會;孫楊奪取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改寫中國男子游泳的奧運會歷史;葉詩文奪取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打破世界紀錄,創造了屬于中國人的紀錄;花樣游泳獲集體銀牌,已具備與世界強隊對話的實力……可以說,今次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向全國人民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毋庸諱言,與先進國家體育水平的差距不是獎牌所能概括。綜觀中國隊獲牌項目,仍然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一些傳統優勢項目上,田徑、游泳雖有斬獲,仍有巨大潛力。而令人沮喪的莫過于在分量最重的三大球上全線失守,毫無建樹——男籃創奧運最差戰績、女籃不敵澳大利亞隊止步于8強、女排1/4決賽不敵日本隊無緣4強。更別說連倫敦奧運會入場券也拿不到的男足、男排、女足。一個獎牌數躋身三甲的體育大國,在三大球賽上“打醬油”,不僅是國民心頭之痛,也照見中國體育的深層憂慮。
4年時間,從北京到倫敦,要說進步與收獲,當屬國民心態的成熟,以平常心看奧運,享受屬于體育運動的純粹。北京奧運,劉翔黯然退賽,公眾不理解的聲音較多。4年后的倫敦,他再次跌倒,未能跨過第一道欄。令人欣慰的是,公眾這一次的反應就平和得多,理解、同情、致敬的聲音蓋過了指責。在國際羽聯取消包括女雙組合于洋、王曉理在內的8名運動員參賽資格的“讓球風波”中,公眾也沒有被憤怒遮住眼睛,而是對事件進行了客觀剖析與理性反思。權威媒體載文指出,“利用規則的漏洞并不鮮見,但前提是不能違背體育精神”。
體育本來就是一場高級游戲,它既給直接參與者一次與同行切磋、展示才能的機會,給喜歡體育運動的觀眾帶來愉快的精神體驗,激勵著其他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并促進公共體育事業的進步。而“金牌至上”強化了競賽的“功利主義”,從而將體育引入“唯獎牌論”。援用“應試教育”概念,那種為獎牌而比賽、為比賽而體育、獎牌是體育運動“指揮棒”的觀念與行為,無疑就是“應試體育”。走過復興之始的自卑,告別以獎牌彌補自尊的幼稚,公眾的心態開始轉變,心智更加成熟,這是我國體育從“應試體育”到“素質體育”轉變的心理基礎,彌足珍貴。
作為管理部門,當正視群眾心理的變化,并作出適當的調適,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群眾體育、全民體育。唯有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多時間、機會在足球場上馳騁,在田徑上奔跑,在游泳池中暢游,籃球、足球、跑步、游泳等健身活動成為國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步子才能邁得更穩健。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