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年劃分一代作家,并不科學。“70后作家”這樣的概念更是一種群體命名。但是,這一代人有著相似的成長和教育背景,有著相似的社會生活環境,即便創作上千差萬別,仍然有著相似的共性。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70后作家從來就很尷尬,被夾在中間無所適從。對于60后來說,他們生得太遲了;對于80后來說,他們又生得太早了。沒有趕上一個好時代、好機遇,左右不能逢源,得不到外部力量的支援,聲音湮沒無聞。
在70后作家之前,上兩輩作家實際上出道于集體主義話語時代,文化還沒有商業化,作家發表一部作品,也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熱潮,未必有多高多深的藝術水準,但借助集體話語的力量,推出了一批名作家。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社會話語日趨個人化,文學作品也很難掀起社會轟動效應。而此時作協體制改革,基本不再供養新一代專業作家,70后作家出道之際,就游離于體制之外。
從成長教育背景來看,70后作家接受的仍然是傳統大學精英教育,接受的是經典文學著作的熏陶。他們很難適應完全商業化的寫作,骨子里仍然有著對嚴肅文學創作的執著追求。
由于70后作家背負的傳統文學包袱,使得他們成為從60后到80后過渡的一代,也不容易被市場包裝。相比之下,60后作家搶占了純文學的制高點,而80后作家因為是獨生子女一代,容易形成社會熱點話題,進而被迅速包裝進入市場。80后作家的成長教育背景跟70后已大不相同,他們沒有經典文學的包袱,尤其熟諳新興圖像文化,寫作各種穿越、玄幻等網絡商業類型小說,不會感到有心理障礙。80后作家是被商業過早催熟的一代,而70后作家早早被商業市場所遺棄。
但也正是缺乏商業號召力,堅持下來的70后作家,會在純文學創作上走得更遠。上一代作家在題材上很多局限于民國、“文革”和歷史,對當下中國現實書寫則顯得很隔膜。很多50后、60后成名作家都是作協體制內既得利益者,目前已是慣性寫作,對當下經驗的感受能力滯后,水準早不如從前。創作反映近三十年中國社會巨變的文學作品,這個重任落到了70后作家身上。
如果說過去十幾年對70后作家是不公的,現在這時代的不公卻變成一種優勢,也許到了70后作家為時代立言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