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郵報》報道,紅遍NBA的華裔后衛林書豪已成為紐約的傳奇人物。白宮發言人杰-卡尼在“空軍一號”上接受采訪時稱,林書豪的勵志故事已引起總統奧巴馬的注意,“他對林書豪的印象非常深刻” ,“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我知道奧巴馬已經看過林書豪的比賽了,而且他也這么說。”(中新網2月16日)
奧巴馬稱贊林書豪的經歷是個“偉大的故事”,這并不夸張,這確實是一個“小破孩”變成白馬王子的典型故事。無論林書豪今后的發展如何,至少在2012年2月,其故事稱得上“偉大”。這個“偉大”不單單有勵志意義,它也有體育科學和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啟發。除了膚色、血緣和身體機理特點外,林書豪與中國已經沒有太大直接關系,但我們依然應該思考:林書豪的“偉大”能否在中國復制?
我們的競技體育雖能在奧運會上屢創佳績,在一些項目上還能保持絕對優勢,但那絕大部分是舉國體制的“功勞”。一直以來我們都存在一個短板,即缺乏創造力。在最能表現創造力的體育運動如足球和籃球上,這個短板一覽無余。在足球方面,我們產生過優秀的前鋒如楊晨、郝海東等,也出現過強悍的后衛如范志毅、孫繼海等,他們雖談不上有多高國際地位,至少到歐洲聯賽還是可以勉強打上主力的。但是,我們一直缺乏優秀的中場,而中場則是足球創造力、想象力的集中體現,所以我們的足球一直連亞洲都難以“沖出”。
在籃球上,雖然身體素質的要素更加突出,我們也出現過姚明這樣的“特例”,可因為沒有一位優秀的控球后衛,我們的球隊總是難以登上比世界第八更高的位置。而今天,作為一名純正的控球后衛,林書豪的突然崛起應該給我們很大啟示。
從身體和天賦上看,姚明永遠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個案”,我們雖然人多,可幾十年出一個姚明就算幸運,如果將我們籃球運動的崛起寄托在姚明這樣的運動員身上,就大錯特錯。林書豪這樣的體型則在中國隨處可見,他沒有一覽眾人小的身高,沒有力拔千斤的力量,沒有風馳電掣的速度,這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的體質特點。但是,看過林書豪的比賽,你會發現他并不突出的各方面素質綜合在一起,竟無人能抵擋。他勻速的跑動、合適的力量和恰當的突破,讓自己永遠那么優雅,這讓在力量、身高等方面遠勝于林書豪的易建聯都值得矚目。
可是,林書豪這樣沒有突出外在特點的球員在國內基本上難有出頭之日,因為我們的選材標準一般都是“高大、威猛”。因此,很多運動員不惜以改變年齡來體現自己的“身體天賦”。然而,論高大威猛,即便美國職業籃球隊中最羸弱的布魯克斯們,也能與中國球員“比劃”一下,中國球員能擺到哪里去?國內球員選撥甚至訓練體制儼然是在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國人的特點是身體小巧、靈活性好,可以說,林書豪這樣的“璞玉”我們應該有很多。但是,穆鐵柱的傳統和姚明的神話,讓我們不愿意去發掘和雕琢林書豪這樣的“璞玉,我們至多只能培養出易建聯這樣的人才。而更多的林書豪們,則可能被埋沒。都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林書豪在哈佛的經歷表明,在巨人林立的美國,他并沒有被“另眼相看”,這就是體育文化的區別。所以,盡管中國人多,但我們在國內一時還找不到像林書豪這樣一舉成名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