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化學是你 化學是我》,讓北大校長周其鳳成了網絡紅人。當下,如若不是故意為之,做網絡紅人的滋味定是不太好受。以這“化學之歌”為例,眾人圍觀,非議不斷,否定者斥之“不倫不類,天雷滾滾,斯文掃地,僅供娛樂”,肯定者則謂之“樸實,很愛,讓人會心一笑”、“科普本就如此”……
細細想來,此事能引來如此洶涌的圍觀大潮,無外乎“北大校長”這個頗具眼球吸引力的標簽,倘若不是北大校長填詞,這首歌恐怕根本就不會有人問津,更遑論成為超越《忐忑》的“神曲”。列位網民消費的,實質并非歌曲本身,而是借此機會調侃教育,表達對當前教育現狀的擔憂,這種心境可以理解,但一首歌曲,實在承擔不起如此沉重的含義。
實話講,從藝術欣賞的角度看,這首歌的確無過人之處,可謂水平不高。然而這不過是身為高分子化學專家的周校長應學生請求,為“國際化學年”在中國推出的“化學之歌”征集活動而作,以周校長的專業背景,能做到這一步,已屬不易。這一輩理工科的學者,多是分科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并無文理交融,中西匯通的學術根底,連周校長自己也坦承:“語文學得也不好,不會寫詩,更不會寫歌……所以很勉強……”然而即使如此,周校長還是滿足了學生的請求,并且從直白但不乏真誠的歌詞當中,我們還分明能感受到一個學者對于自己專業的熱愛。單就這兩點看,周校長值得肯定。
而且,這種頗具娛樂精神的事情,恰恰是中國大學缺少的東西。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批評大學校長板著面孔,跟學生愈發疏遠,越來越像官員,并為這種趨勢蔓延而憂慮。如今有周校長這樣標新立異之舉,即使水平有限,但仍有積極作用,社會又何必對此苛責不已呢?況且,無論許智宏校長高歌《隱形的翅膀》,還是李培根的“根叔式演講”,都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和贊譽,何以到周校長這兒,就變成了“不倫不類,斯文掃地”了呢?校長能唱能說,難道就不能寫么?
其實,無論是高校還是民間,不妨對此更加寬容一些,嚴肅的學院做派和活潑的娛樂精神,都是一個現代大學不可缺的。而作為一校之長,即使要注重師道尊嚴,但偶爾即興發揮一下,表露出娛樂活潑的一面,似也并不為過,況且北大素有“兼容并包”的傳統,更應在文化多元方面做出表率。常言道,會玩的人才會學習,筆者以為,什么時候大學里面活潑的人越來越多了,世界一流大學也就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