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靜今日在華夏經緯網刊文說,“愛臺灣”是此地常用的政治術語,多年前由民進黨人開始使用,頗具威力。不愛臺灣的罪名不小,特別是在競選的節骨眼兒,綠色候選人一旦祭起“不愛臺灣”的法寶,被攻擊的對象便有點招架乏力,百口莫辯。本來愛與被愛只是一種情感上的互動,感覺,心神領會就好,拿出來公開檢驗、批判,其結果就變得肉麻、惡心,甚至于血淋淋起來。
民進黨人指責有人“不愛臺灣”的理由牽強,范圍很廣。但凡有任何事情牽涉到兩岸關系、臺商投資對岸、大陸產品進口臺灣、兩岸文化交流、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等,就有被扣上不愛臺灣大帽子的危險。
“立法院”通過大陸學生赴臺條例,其中的“就業服務法”規定有;“大陸學生在學期間不得從事專兼職工作”,明顯有不近情理之處。有正式學籍的外地學生,一般都可以在他的專業學科領域中實習,獲得相應的報酬,這也是學習過程的重要部份。目前有“立委”正在商討,醞釀修改放寬。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痛批當局研擬放寬,大陸學生可以兼職或專職打工,可能造成4286名臺灣人失業。叫喊:“馬英九到底在照顧誰?”“未來變成空白授權,要怎么管制?” 不愛臺灣的指責又來了!
文章表示,最令人佩服的是,這條“法令”還沒見到具體修改方案,民進黨“立委”就算出來有4286位臺灣人失業?精準到劉伯溫也自嘆不如了。管碧玲解釋,陸生如比照就業服務法第50條聘雇一般留學生的規定,學期中每星期可打工16小時,寒暑假沒有限制,8千名陸生與臺灣學生競爭打工市場,就會造成這么多臺灣失業人口。還是聽不懂她算的都是什么賬。這不是重點,只要這種說法能將國民黨釘在“不愛臺灣”的十字架上,他們就成功了。
國民黨開中常會,邀請“經濟部”工業局長報告“后ECFA時期臺灣之發展機會”。馬英九聽取報告后表示,當局要鼓勵民眾多購買臺灣本土產品。不過,未來臺灣會出現許多大陸制的產品,他說:“如果買了MIC (Made in China)產品,是不是就不愛臺灣呢?恐怕很難這樣說!”
這話當然是針對“反對黨”說的,馬英九也揣摩透了他們的心態。ECFA是時代潮流,民進黨無力反抗,如今就四處散播言論,今后使用購買MIC產品,就是不愛臺灣!這是口是心非的邏輯,而且全世界都會反對。因為MIC產品已遍及全球,想故意不買、不用它們,真的有很大的困難。何況臺灣本地的產品,也應付不了全臺灣的各種需求。全球化貿易已經進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民進黨的“愛臺灣”思維極端扭曲,要是完全按照他們的那種愛法去愛臺灣,絕非臺灣之福。
文章指出,楊秋興脫離民進黨獨立參選高雄市之后,說了幾句真心話。其中之一:愛臺灣不應該是民進黨的專利。民眾聽了這句話,都鼓掌叫好。民進黨人就比較尊貴,愛不愛臺灣,只有他們有能力、資格、特權來判定?愛臺灣的定義是什么?從來沒有聽民進黨人下過界說,但憑他們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粗略來說,他們還是以族群、省籍來分辨誰是愛臺的中堅分子。馬英九在香港出生,就注定會愛香港、大陸了,第二代第三、四代的外省子弟,愛臺灣的心也欠堅固,不可信任,因為他們的根苗不正。
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在電視政論節目上宣傳推廣“國際花卉博覽會”,說:“誰不支持花博,誰就是不愛臺灣!”綠營發布統計數字,李副市長的發言,多數市民不認同。其實他們不爽的是居然有非民進黨人、外省子弟,以其人之道來還治其人之身,也講愛臺灣?專利權不可隨意竊奪,搶生意嗎?
如今再炒作族群對立,多數年輕人就難以認同,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什么族群問題。愛臺灣,要愛這塊土地,也要愛出生、成長、居住在這里的每一個人吧!否則除了愛自己、愛既得利益,還愛些什么呢?(馬淑靜,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