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聲破空之響,一枚導彈呼嘯而過,自此揭開了反艦導彈的歷史篇章,作為打擊水面艦艇的主要武器,它強大的火力和防不勝防的攻擊手段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
最早的導彈當屬納粹德國制造的Hs293A1空艦導彈,可作為導彈新生兒的它卻取了個“空中魚雷”的名字,因為在那時,世界上尚無“導彈”一詞,于是德國人便把這種空中發射、能通過無線電指令控制攻擊水面艦艇的武器冠名為“空中魚雷”。
1941年11月,“空中魚雷”投入量產,并裝備給駐扎在地中海的第100轟炸航空團和駐法國的第40轟炸航空團,用于對艦攻擊。但由于Hs293的控制需要靠由母機發送的無線電操控指令通過彈尾上的一個紅色發光管觀察“空中魚雷”的運行軌跡,并藉此引導它飛向目標,因此Hs293的射程并不遠,通常在11千米左右,時速在435-900千米之間。
即便如此,Hs293的戰績也十分出色。1943年8月25日,納粹空軍第40轟炸航空團先后利用“空中魚雷”擊傷了兩艘英國護衛艦,并擊沉了英國“白鷺”號護衛艦。Hs293系列反艦導彈的跟蹤攻擊讓盟軍叫苦不迭。據統計,德軍利用2300余枚反艦導彈共擊傷、擊沉了數十艘盟軍艦船,其中包括護衛艦、驅逐艦和運輸船,還有大噸位的巡洋艦。目睹過Hs293攻擊過程的官兵給它起了形象的綽號——“追我的查理”。
導彈出生于納粹德國,卻成長壯大于蘇聯軍隊,并成為戰爭利器攪動了戰場風云。戰爭結束后,“空中魚雷”的大部分資料被盟軍獲得。不過,美國并未立即對反艦導彈產生興趣,第一個研制出現代意義上反艦導彈的國家是蘇聯。
20世紀50年代,蘇聯軍隊率先裝備了P-1“箭”式反艦導彈,這款“急造”導彈由于存在很多缺點很快被淘汰,后來在日本“神風突擊隊”的啟發下,一款形似縮小版“雅克”戰斗機的P-15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冥河”問世。
“冥河”既可以空中發射,也可以陸地或海上發射,是世界第一款得到大量建造并裝備的反艦導彈。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海軍憑借裝備有“冥河”導彈的快艇擊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讓世界為之震驚。“冥河”也因此成為反艦導彈中的明星。
4年后的印巴戰爭中,印度海軍依靠“冥河”導彈神威再現。利用13枚“冥河”摧毀了巴海軍數艘戰艦,“冥河”反艦導彈因此成就“奇跡武器”的威名。
“冥河”的強勢出擊掀起了世界各國研制反艦導彈的熱潮,法國的“飛魚”、意大利的“海上兇手”、英國的“海上大鷗”等相繼服役。“贖罪日”戰爭時,以色列海軍更是憑借“加百列”反艦導彈贏得了世界上首次反艦導彈攻防戰,創下了70余枚“加百列”擊沉了對方近10艘艦艇的驕人戰績。
隨后,導彈大戰在更多的戰場上輪番上演。1988年4月14日,美國海軍“塞謬·羅伯茨”號導彈護衛艦在巴林群島東北方向120千米海面上觸碰伊朗海軍布設的水雷受傷,里根總統隨即決定發動代號為“祈禱螳螂”的報復行動。先是憑借對導彈性能的了解瓦解了伊朗的“魚叉”反艦導彈攻擊,并利用“標準”反艦導彈成功將“喬森”號擊沉。而后,面對伊朗海軍最現代化的“薩漢德”號護衛艦,美軍從飛機和軍艦上發射了3枚“魚叉”反艦導彈及數枚激光制導炸彈,準確擊中了“薩漢德”號并于當夜將“薩漢德”號永遠留在了霍爾木茲海峽。
伴隨著戰火硝煙,導彈技術的發展在不斷淬煉中涅槃升級。現如今,導彈已成為極具威懾力的強力武器。(徐本棟 何永強 李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