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9月15日電 (邱越)據新華社報道,9月11日,在中俄國家領導人會談中透露,兩國聯(lián)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大項目合作又取得新進展。航空專家徐勇凌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中表示,目前,全球的民用航空基本上被歐洲的空客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所壟斷,中俄在航空領域的技術合作應該形成歐美之間那樣的常態(tài)化合作機制,力爭發(fā)展成航空領域的第三大集團。
需求就在于它們的“不可替代”性
遠程寬體客機主要是指航程6000公里以上、起飛重量200噸以上的飛機。據徐勇凌介紹,目前飛機的長度最長不過六七十米,因此寬度對飛機載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對民用航空而言,除了安全性、舒適性之外,經濟性是運營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遠程寬體客機的載重量越大,相比之下,其每公里的耗油量相對越小,可有效降低民用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從軍用航空來講,無論是人員投送還是后勤裝備補給,都要求飛機有很大的空間和載重量,徐勇凌說,運輸機在投送過程中非常容易被攻擊,飛機的載重量越大,運送同樣數量的裝備物資和兵力所需投送的次數就越少,補給線的安全性就越高。
此外,有些任務只有大型客機能夠完成。據徐勇凌介紹,我國首次整機引進德國技術高鐵車廂時,就租用了起飛重量超過600噸的安-225運輸機,將重達數百噸的高鐵車廂一站從柏林運到了北京,“這樣的任務其他任何裝備都無法完成,我們對它(遠程寬體客機)的需求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徐勇凌說。
重型直升機在科考探險、救火救災中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勇凌指出,固定翼飛機對降落場地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直升飛機不但可以低空空投,大大提高了空投的定點準確率,而且可以垂直起降,直接到達地形復雜、固定翼飛機無法降落的地方,“這些都是固定翼飛機無法替代的。”徐勇凌如是說。
中俄合作將1+1>2
目前,全球的民用航空基本上被歐洲的空客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所壟斷,中國的民用航空飛機也基本上都是從歐洲或美國進口,“這兩個公司不但技術和經濟上形成了壟斷,甚至從戰(zhàn)略層面對全球的重型航空裝備進行控制。如今的中國在維護亞洲和全球和平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重型裝備的缺失,會使國家在一些重要領域受制于人。”徐勇凌如是說。
徐勇凌指出,大型航空運輸裝備的研制生產不僅僅涉及制造大型鍛造件,關鍵在于它復雜的結構設計和氣動力設計。目前全球的大型運輸裝備幾乎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生產的,即使航空工業(yè)能力強大的歐洲,在大型運輸裝備方面能力仍然有限。俄羅斯在寬體運輸機方面的技術全球一流,而中國又有著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比俄羅斯的本土市場要大得多,因此中俄兩國的合作將會有1加1大于2的效果。
中俄可共建航空領域第三大集團
目前,大型運輸裝備的生產都是采用國際合作的模式,將不同的部件分包給不同的公司,“這樣有利于不同公司發(fā)揮各自的專業(yè)水準。”徐勇凌說,“另一方面,兩到三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和交流將更快地推進技術的發(fā)展。
過去中美兩國在航空方面有過合作,但未能常態(tài)化,近來,我國和俄羅斯在軍機方面的合作有所增多,“中俄將來除了繼續(xù)維持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外,在科技、尤其是航空領域的技術合作應該形成像歐美之間那樣常態(tài)化的合作機制,力爭在歐美兩大體系之外構成一個新的體系,成為航空領域的第三大集團,這對全球的科技和戰(zhàn)略平衡都非常重要。”徐勇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