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近一年,外交上密鑼緊鼓地出訪東南亞和全球多國。香港《文匯報》11日刊載評論文章稱,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外訪行程中,安倍年初提出“菱形安保體系”,假“防衛”中國崛起之名,行修憲擴軍之實。同時,日方在領土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和韓國,在歷史爭議上煽風點火,安倍右傾政策早已令華府部分決策者不滿。
文章指出,今年1月,安倍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發表文章,明確提出遏制中國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鉆”,聲稱面對中國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爭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夏威夷連成鉆石形海洋線,與亞洲的民主盟友共同確保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行自由。
安倍亦企圖把歐洲大國拉入“鉆石體系”,成為其額外支點。安倍在文中表示,希望日本加入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五國聯防”,每年舉行安保會議并參加聯合軍演,又提議駐守大溪地的法國海軍協助加強亞洲安保。
但文章指出,美日通過頻繁軍演,展示兩國加強了軍事合作,但兩國絕非鐵板一塊。安倍右傾政策早已令華府部分決策者不滿,擔心日方在領土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和韓國,在歷史爭議上煽風點火,這將打亂美國重返亞太的大計,并削弱美國極力維系的美日韓同盟。
文章同時指出,至于安倍試圖引入英法作為抗衡中國的籌碼,則顯得過于樂觀,反映其思維仍固守于20世紀初歐洲列強橫行亞洲的年代,昧于當前經濟大勢。歐洲剛從債務危機中開始復元,急需中國的投資以促進本土經濟復蘇,與安倍玩火,豈非自毀“錢途”?
文章分析認為,相比起發展已久的美日關系,以及難寄厚望的歐洲勢力,安倍更著力于拓展日本與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關系,建立“印度-太平洋伙伴關系”。
文章指,澳大利亞新總理阿博特上任后向日本示好,聲稱后者是澳大利亞在亞洲“最親密盟友”。然而澳大利亞國內不少人質疑,這是外交上“走鋼絲”之舉,避免損害與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系,同時增進與美日軍事安保關系。但若不慎失足,將令澳大利亞卷入中日爭端,故阿博特向日本傾斜的立場將受很大阻力。
印度在安倍“鉆石體系”里,是美國以外的另一重心。日本近年大力推進對印關系,包括能源合作、巨額投資、反海盜巡邏,以至海洋安全和反恐合作。但《文匯報》分析指出,這不代表日印度軍事合作的算盤打得響。
文章稱,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音下,安倍放寬集體自衛權的圖謀始終未能得逞,即使印度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合作,日方受制于《美日安保條約》的規定,也無法向印度提供海軍基地或設施。印日關系加深,并不代表印方希望與日本建立軍事同盟。
文章表示,回顧二戰前后至今的日本對華外交,右翼分子一直循著保守主義的思維對抗中國,意圖塑造某種將中國排斥在外的政治和經濟體系,包括二戰時的“大東亞共榮圈”,以及2006年安倍首次執政時提出的“亞洲自由之弧”。
文章指出,日本右翼分子死抱著這種戰時遺留的對抗心理,最終目的無非是擺脫和平憲法的枷鎖,踏上重新軍事化之路。“民主安全之鉆”潛藏著的,原是破壞國際安全和穩定的實現軍事大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