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最近提出“廢孫中山遺像”的主張,要修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旗國徽法》等三法中有關“孫中山遺像”的規定,大家今后不必再向孫中山遺像鞠躬。高志鵬說,“不必繼續洗腦下一代”。與此同時,該黨“立委”王定宇則提案修改《紀念日與節日實施條例》,要將鄭南榕自焚日列為“法定紀念日”,此案已付一讀。
臺灣《聯合報》23日社論指出,蔡英文新當局還沒正式上任,民進黨“立委”就開始大肆清洗與改寫歷史,這樣的表現,難道就是蔡英文一再叮嚀的“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出場秀?憋了8年在野,一旦政權到手,民進黨人心中念茲在茲的竟然只是這些歷史陳跡,而不是積極設想如何利民。
依民進黨“立委”的進程,在去除孫中山的“國父”地位后,中華民國已不知是甚么“碗糕”;再以法律確認鄭南榕的“烈士”角色;那么下一步,是否就要把鄭南榕奉為臺灣的“新孫中山”?
不僅如此,“綠委”陳其邁也動起“二二八事件”的腦筋,要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中增訂處罰條款,凡是扭曲或粉飾二二八歷史真相,羞辱受難者及其家屬者,將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言下之意,任何人談論“二二八事件”,必須符合民進黨欽定之版本,否則即可入罪處刑。如此獨斷的思維,不僅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更把自己的歷史認知視為一言堂之圣旨,這不僅是法西斯再世,簡直比威權年代還恐怖。
更何況,如果說懸掛孫中山遺像是“洗腦”,那么移除孫中山遺像難道不是洗腦?把鄭南榕神格化為英雄烈士,難道不是洗腦?把鄭南榕追求的“言論自由”編造成追求“獨立建國”,難道不是偽造歷史?用單一的歷史詮釋權來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難道不是侵犯民主和人權?
外界正在觀察,不愿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將如何落實她“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系”的承諾。從民進黨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態度看,似有意由“兩國論”移向“兩區論”;這項轉變,被外界認為是狡猾、但不失務實的作法。如果蔡英文處理兩岸關系選擇務實,即意味民進黨的“臺獨”路線不可能采冒進主義;那么,高志鵬要求“去孫中山”,王定宇要“尊鄭南榕”,陳其邁要“壟斷二二八論述”,恐怕只能視為一種“裝飾主義”式的“臺獨”路線。亦即,民進黨無法走真正的“臺獨”,卻利用旁門左道來敷衍及滿足“獨”派支持者,讓他們在“虛擬建國”的幻想中產生阿Q式的精神勝利。
不敢真槍實彈邁向“建國之路”,只好忸忸怩怩改走曲徑幽巷,這正是即將執政的民進黨對其路線矛盾的粉飾之道。這種作法,或可帶來一時精神上的快慰,但聲稱執政要利民,卻立刻在這些歷史枝微末節上偷雞摸狗,恐將重挫民眾的信賴。
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自來是亞洲民主的先驅,也是臺灣民主之源。何況,一邊“去孫中山化”,一邊將鄭南榕神格化,不矛盾嗎?
孫中山說過“彩票與扁擔”的故事:碼頭工人把彩票藏在謀生的扁擔中,中了頭獎后,為不必再挑扁擔欣喜若狂,卻一舉將扁擔丟入大海。故事意在提醒世人,追逐理想不能舍本逐末。民進黨一方面享受“憲政”的保護,另方面卻又處心積慮想刨“中華民國”的根,這不正像中了頭彩卻丟了扁擔的碼頭工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