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立法院”新會期開始,“綠委”提出“立法”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為“臺獨”分子訂立“紀念日”、追討國民黨不當黨產、平反“二二八事件”等,引發輿論一片批評聲浪。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要通過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為鄭南榕訂立“紀念日”等法案并不難,但恐怕會對民進黨推動兩岸交流形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民進黨本已與大陸方面缺乏互信基礎,迄今又不承認“九二共識”,要打開與大陸方面的對話大門已是不易,如今又搞“去中國化”、為“臺獨”分子平反,試問民進黨到底有無誠意推動兩岸交流?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經濟形勢嚴峻,島內民眾無不期待“立法院”新會期開始,能聚焦關于經濟、民生的”“法案”。然而,民進黨“立委”卻致力進行“政治清算”,提出“立法”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為“臺獨”分子訂立“紀念日”、追討國民黨不當黨產、平反“二二八事件”等,引發輿論一片批評聲浪。有臺媒指出,許多“修法”都有政治針對性,泛綠陣營高舉轉型正義大旗,敲鑼打鼓要爭取公平正義,但名稱上似乎已預設被改革的對象就是不正義的一方,何來“公平正義”?也有學者抨擊民進黨“立法權”在手,第一刀就砍向孫中山、砍向國民黨,這顯然不符合“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選后要推動朝野和解的氣氛,更不利民進黨推動兩岸交流。
孫中山在島內是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在政府機關、學校以及各種重要場合都懸掛其遺像。但民進黨卻視孫中山為眼中釘、肉中刺,這當然是因為孫中山關于建立統一中國的主張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南轅北轍。孫中山從推動革命開始,就展現了從日本手中收復臺灣的決心和意志。1894年興中會成立時,孫中山就在成立《宣言》等重要文獻中表露出“戰敗賠款、割地求和是恥辱”的思想,并決心“恢復中華、收復失地”。1899年冬,他在日本東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手繪一些中國《形勢地圖》,將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的臺灣領土涂上顏色,以便“讓閱讀者觸目驚心,永誌不忘”。1922年8月他在《統一宣言》中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中,正是這種意識使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盡管它過去遇到了許多破壞的力量!
孫中山是兩岸歷史和情感的重要聯結人物,讓民進黨及“臺獨”分子如芒在背。近年臺南市政府就欲移走市內一處孫中山像,后來雕像被“臺獨”分子強行拉倒。上一屆“立法院”會期民進黨也曾提案廢除懸掛孫中山遺像,但被國民黨團退回程序委員會,無法進入審查階段。如今民進黨在“立法院”占據優勢席次,遂卷土重來。此外,還有民進黨“立委”提案要把“臺獨”分子鄭南榕自焚的(1989年)4月7日訂為法律上的“言論自由日”。
民進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要通過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為鄭南榕訂立“紀念日”等法案并不難,但恐怕會對民進黨推動兩岸交流形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民進黨本已與大陸方面缺乏互信基礎,迄今又不承認“九二共識”,要打開與大陸方面的對話大門已是不易,如今又搞“去中國化”、為“臺獨”分子平反,試問民進黨到底有無誠意推動兩岸交流?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