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5日發表評論說,說起“當官”,不少人會立即聯想到“有權有勢”、“呼風喚雨”,但把“當官”比喻為“跳火坑”,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而這種“怪事”正活生生地發生在臺灣政壇。臺當局原“教育部長”蔣偉寧因受論文審查造假事件波及而于上月中旬辭職。對于接任人選,臺當局遲遲未能敲定,直至半個月后才找到即將退休的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接下教育部長這個“燙手山芋”。其實,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除了教育部長一職懸空待補,“勞動部長”、“客委會”主委等政府部門主管亦相繼掛冠求去,而且對于這些職務竟出現“乏人問津”的怪象。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評論說,曾有人慨嘆:世界上最難當官的地方非臺灣莫屬!這句話不無“夸大其辭”的成份,是否“最難”,無從考究,但說“難”應可獲得許多人的認同。島內媒體慣用“放大鏡”檢視政府官員的一言一行,對從政者的評價從不“筆下留情”或“口下留情”。每天晚上電視政論節目中的名嘴經常“語不驚人死不休”,把政府官員罵得狗血淋頭、體無完膚。倘若官員無德無能,確實該被批評,但很多時候名嘴是為了迎合觀眾胃口、博取高收視率,不管“三七二十一”,捕風捉影、亂罵一通。面對媒體的“口誅筆伐”,臺灣官員可謂“提心吊膽”、“如履薄冰”。雖說輿論監督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職能,但“過猶不及”,吹毛求疵的批評會加重一些官員的心理負擔,反而產生不愿做、不敢做的心態。難怪在外界看來,政壇有如“火坑”,而從政當然就是“跳火坑”了。
評論指出,臺灣政府官員對外要面對媒體的犀利提問,對內還要應付擁有鋼牙利齒的“立委”。兩年前剛接任“文化部長”的知名作家龍應臺首次到“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就因托腮、穿球鞋,遭到民進黨“立委”大罵龍應臺是臺灣歷來“最厚臉皮的部長”、“最耀眼的花瓶”,不尊重“立法院”云云。其實,龍應臺穿球鞋,是因為質詢時間長達數小時,若穿高跟鞋難以長時間站立。民進黨“立委”“雞蛋里挑骨頭”,讓不少政府官員厭煩不已。畢竟許多官員都是某領域的專家、知名人士,備受臺灣社會尊敬,但在“立法院”卻矮了一截,飽受一些立委的無理取鬧,久而久之難免萌生退意。
評論認為,臺灣政府官員繁重的工作,也嚇怕了“后來人”。據說,蔣偉寧2年前從臺灣中央大學轉任“教育部長”時,不僅月薪打6折,而且幾乎沒有休假。前“客委會”主委黃玉振任職6年從來沒有一天回家吃晚餐,覺得虧欠病妻太多,因而辭職。
評論最后說,人們認為,當官就應該接受輿論的嚴格監督,當官就應該接受工作繁忙的現實。這些說法都沒錯。只是官員也是人,當他們工作出色的時候,還請各界不要吝惜掌聲和贊許,多給公務員們加油打氣。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