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時報》言論廣場在元旦發布改版啟事,決秉持“中國認同、真道理性、真愛臺灣、和平發展、終局統一”等方針,就像在火雞群中丟了炮竹,引起部分媒體一陣叫囂。臺灣《中國時報》7日刊載短評指出,其實無須叫囂。反對“九二共識”、堅持“臺灣獨立”、否認臺灣與中國歷史臍帶的民眾,會投給民進黨。反之,認同中國、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民眾,就會投票給國民黨。
評論說,起草“兩國論”、堅持走“臺獨”路線的蔡英文,連續兩次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讓民進黨認識到,原本的燙金“臺獨”標簽,逐漸失去原有的光澤。尤其是陳水扁打著“獨立建國”旗幟,卻把“建國基金”狂洗到海外陳家戶頭,讓原本支持民進黨的中間選民,感到無比失望。美國更是對陳水扁的“臺獨反中”路線感到不安,深怕掀起兩岸的波瀾。
評論指出,民進黨幾位大佬主張暫時將“臺獨黨綱”放進冷凍庫,直白的說,就是為了解決民進黨選舉“最后一哩路”魔咒。當民進黨開始修正路線,等于承認過去的“臺獨”“仇中”口號,只是選舉戰術的運用,那些為綠營服務的媒體與挺綠的網民,是否也該跟著黨中央調整路線,暫時冷凍他們“臺獨”“仇中”論調?
評論強調,一個負責任的媒體,就是透過輿論形成共識,為臺灣找到未來的正確方向,更要避免兩岸陷入敵對的戰爭狀態。既然“臺獨”路線是個死路,認同中華文化、兩岸和平發展就是必然要走的方向。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