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為了阻撓“美牛法案”,發起120小時動員令,連續5天4夜留宿“立法院”議場。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為了杯葛議事,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立委”作為民意代表,竟在民眾受災之際“人間蒸發”,政治斗爭凌駕于民生福祉,這讓亟待救援的民眾情何以堪?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為了杯葛議事,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上周臺灣因豪雨成災,不少地方交通癱瘓,各界都忙于救災。位于臺北的“立法院”也處于“癱瘓”狀態,“立委”們也都很“忙”,只是無關救災。原來民進黨“立委”為了阻撓“美牛法案”過關,史無前例地發起120小時動員令,連續5天4夜留宿“立法院”議場。任憑外面的雨聲有多大、風聲有多緊,一概聽不見、看不到,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死守”主席臺,使“美牛法案”的表決會議不能如期召開。只要看到馬當局的法案“夭折”,就代表他們大獲全勝。“立委”作為民意代表,竟在民眾受災之際“人間蒸發”,政治斗爭凌駕于民生福祉,這讓亟待救援的民眾情何以堪?
上周是島內“立法院”本會期最后一個星期,按計劃朝野“立委”要表決一系列攸關民生的法案。但在“美牛法案”上,藍綠陣營對是否開放使用瘦肉精有嚴重的分歧:國民黨主張遵循“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原則,但民進黨堅持“零檢出”,即反對開放使用瘦肉精。朝野兩黨在一些重大法案上有不同意見,完全正常,這就需要雙方抱著理性的態度協商。但民進黨“立委”卻常常采取偏激的方法,動輒拿出當年“黨外”運動的街頭作風,把議事廳變成打斗場。早前他們還嘲笑“文化部長”龍應臺穿球鞋在“立法院”應詢,是不是想打架?言猶在耳,上周他們自己在“立法院”也是一副運動裝束,目的正是準備打架,以防國民黨“立委”“偷襲”。
也許有人會同情民進黨“立委”的所作所為,因為國民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在表決議案時,席次不過半的民進黨無法與國民黨抗衡,唯有另辟蹊徑,以“奇”制勝。不可否認,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只有40席,即使加上親民黨和臺聯黨等在野黨的席次,也比不上國民黨的64席。但盡管如此,也不能擺出無賴的架式,以“拳頭”頂替“人頭”。畢竟“少數服從多數”,乃是民主議會的決策理念與機制。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過去4年,馬英九在處理島內民生問題方面引起爭議,民望在低處徘徊,但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他仍然獲得主流民意支持,可見對馬英九“失望”的票源并沒有流向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其中一個原因在于選民對馬當局雖有不滿之處,但覺得馬當局還能制訂出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反觀民進黨只會罵、只會打、只會鬧,對臺灣的未來建設卻沒有切實可行的良方,尤其在兩岸議題上,除了舉行“反中嗆馬”大游行,除了在審議陸生相關法案和ECFA時打了兩場架,便束手無策。
最近幾天島內有媒體探討臺灣何以從亞洲四小龍的“龍首”淪為“龍尾”,其實原因就在眼前。在島內政治光譜兩極化的對立氛圍中,藍綠持續斗爭,致使議事癱瘓,攸關民生的一系列法案無法及時過關,“立法院”本會期更創下17年來通過議案數量最低的不光彩紀錄。難怪島內輿論慨嘆道“干脆把‘立法院’淹掉算了”。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