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皮蛋引爆了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神經。一位博主將皮蛋形容為“惡魔的蛋”、“惡心至極”,美國CNN更將皮蛋評選為“全球十大最惡心食物”的榜首,遭到來自大陸與臺灣的罵聲不斷,逼得CNN官網趕緊以中英文正式道歉,而發文的博主也澄清,他的“皮蛋”文章遭到斷章取義。
臺媒《旺報》13日發表評論說,從此事件我們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食物不只是物質形體而已,它更是文化的一環;特別是可以歷久不衰,為食客老饕所喜歡的食物,更是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意義,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評論這些食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為民族、種族和文化的張力與沖突。
我們處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一般認為會不斷導致同質化。麥當勞在全球各地不斷擴張,這樣的“麥當勞化”現象,經常被當成經濟全球化的經典案例;所謂“麥當勞化”意謂著差異和多樣性不斷被標準化、一致化的流程所消滅。不過,只要稍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麥當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其實都存在微妙的差異,例如在臺灣,麥當勞成為同學朋友,或親子聚會的場所,而不只是匆匆過客快速取餐、用餐的快餐餐廳而已;因此,在臺灣的麥當勞中的食物種類,跟美國或日本甚至歐洲就有所不同,甚至在臺灣內部,隨著區域的不同,其品項種類也會有所不同。
上面的例子說明,像麥當勞這樣標榜生產流程標準化的全球性快餐餐廳,為了在不同地區生存發展,它必須在地化,和當地的社會文化結合,然后才能落地生根;全球化必須通過在地化的過程,才能實現落實;全球化和在地化并不沖突,是相互支持的關系;而由此延伸出來的是,同質化和異質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是一體的兩面,并不捍格。全球化并不會威脅傳統,反而會鼓勵刺激對傳統的提倡和堅持。不過,從某個層面來看,全球化確實會被認為是對傳統文化的威脅,而這種威脅感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全球化所引發的“相對化”。
全球化讓不同的文化更緊密接觸,從而讓人發現其中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對立,這種相對化的過程中,容易引伸出自己的文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正在遭受挑戰甚至威脅的意識,這種意識如果往更激進的方向發展,就有可能陷入了“基本教義主義”之中。
上述的皮蛋事件,還好CNN趕快正式道歉,而且皮蛋事件還未涉及更深層次的宗教因素,否則這個風波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甚至還會被上綱到民族主義,引發一場文化基本教義的論戰。不過,皮蛋在這場風波中卻更加全球化,通過CNN和網絡讓全球更多人認識皮蛋。
大陸和臺灣民眾當然可以說皮蛋比西方食物都好吃;但是,千萬別忘記,西方人也可以說,他們的食物比皮蛋好吃。住在地球的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除相互尊重彼此飲食文物的差異,還要相互尊重因為這種差異所延伸出來對彼此的不同評價。最重要的是,絕不能陷入我們的文化或食物一定或絕對比別人的優或好吃的基本教義主義中。以上述麥當勞為例,我們可以了解到,沒有絕對強勢的文化,任何文化要擴散,必須和在地文化融合。
小小一顆皮蛋,所激發的啟示和反思,何其珍貴,希望兩岸能夠從這次皮蛋風波中,淬鏈出更寬闊、更包容的文化視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