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云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潘華生的評論文章指出,深圳是大陸擁有專利最多的創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性企業的聚集地。臺灣過去希望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營運總部、亞太科技總部、區域創新中心等夢想,最終在兩岸關系無法改善的情況之下,自不可能在臺灣落實。
評論摘編如下:
近來報載深圳2016年的財政收入超過臺灣的財政收入。深圳市、東莞市曾經是絕大多數早期的臺商進軍大陸最早的據點,臺灣人口眾多。此地的崛起發展特別令臺灣人有滄海桑田、時往事移之感。但在臺灣引起的反響其實并不大,僅有較為關心中國時局發展的數家媒體報道,遠不如2013年深圳人均GDP超越臺灣時那樣受到臺灣社會的廣泛注意。
雖然新聞業有一個特質,對于負面新聞總是比對正面新聞更感興趣,但部分臺灣媒體選擇性地偏好對中國進行負面報道,主動過濾信息,而部分臺灣人民選擇性地接受自己偏好的信息。兩者相互增強的結果是臺灣民眾,以及朝野政黨對于大陸的發展和認知和現實嚴重脫節,對大陸的現況和發展存在巨大盲點的問題,這也容易使臺灣在面對中國大陸時做出錯誤的判斷。
中國經濟發展近年來取得令人驚艷的成果,逐漸成為發展中國家爭相學習的顯學。臺灣過去擁有遠較深圳更好的制造業基礎,更好的產業供應鏈。為什么在短時間被深圳超越?
深圳的成功來自于成功的深圳企業。深圳有逾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約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還有約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國等地上市。深圳確是與創新創業的新經濟結合最為成功的典范。深圳企業絕大多數都是經濟活力旺盛的新經濟,高科技的民營企業構成了深圳經濟堅實的基礎。
而深圳企業的成功在于筑巢引鳳,提供一個開放的支持環境,所以能吸引五湖四海愿意創新創業熱情的年輕人,源源不絕地落戶深圳。以深圳生產多軸無人機的大疆科技的創辦人汪滔來說,他來自杭州,就讀于上海與香港,雖然成績并不出色。但是他對于他所選定的大學專題制作題目——無人機控制系統,卻顯示出廢寢忘食的興趣。最后,因為深圳的完備產業后勤支持系統而決定落戶深圳。
目前汪滔的大疆科技,在消費類電子新創公司的排名中,僅次于谷歌、特斯拉之后而名列世界第3。
深圳不需要為大疆做什么,卻提供了全球最好的電子制造業的產業群聚的環境,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優秀的工程師,脫離了深圳就不會有今日的大疆。事實上,大疆科技也只是深圳難以計數的無數創新創業公司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一家科技公司而已。
因此,深圳是大陸擁有專利最多的創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性企業的聚集地。在國際專利申請的前25強中,深圳總部的企業如華為、中興、騰訊、華星光電、華為終端等的專利申請件數,與美國科技巨頭高通、英特爾、微軟、聯合技術、谷歌、惠普等6家的專利申請件數相比毫不遜色。深圳已經成長為全球最重要的移動通訊設備生產和技術創新城市,正在成長為生物、新能源與材料科學的引領中心,成為扎實的科學技術研發創新的重鎮。也因為其民營的屬性與面向全世界的開放經濟特性,其他地方常見的官商裙帶資本主義在此絕跡。
創新是驅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臺灣的未來將由青年人的創新熱情與能力決定,愈多滿懷創新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包括選擇來臺灣求學的陸生在內,愿意為臺灣經濟創新,臺灣就愈有機會。但像大疆王滔一樣的年輕人可否落戶臺灣,為臺灣經濟創造價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臺灣過去希望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營運總部、亞太科技總部、區域創新中心等夢想,最終在兩岸關系無法改善的情況之下,自不可能在臺灣落實。臺灣失去了未來,現實情況也不容樂觀。臺灣目前社會紛爭不斷,臺當局解決問題的治理能力持續下降,還有逐漸發酵的反商氣氛動搖整體社會發展的物資基礎,未來可動員的力量都出現了問題,都足以影響了正常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遺憾的是:這些臺灣失去的夢想卻在深圳完成雛形。
只是臺當局、媒體、民眾究竟要視而不見到何時?(作者為臺灣云林科技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