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24日社評指出,外傳臺當局“教育部”主辦“高中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公聽會,擬加入“政府遷臺之后,我國之主權范圍仍及于全中國”,民進黨中常會通過謝長廷等人提案將予以反對。外傳的微調內容是否為事實,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民進黨中常會的決議,卻突顯了民進黨欲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
社評說,民進黨始終以“臺獨“為最終目標,區別只在手段與路徑。在他們的想像,臺灣領土主權應局限于臺澎金馬,法理上最好“一邊一國”和大陸沒有瓜葛。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為了推動“臺獨”理念,教科書力行“去中國”,獨尊“臺灣史觀”,經過幾年的實施,年輕人泰半只認同自己是臺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李登輝當時的說詞是“在臺灣,歷史只學到中國大陸的事,卻不知道臺灣史。”針對“教育部”打算微調高中課綱,李登輝也說,此舉“不愛臺灣”。不可否認,兩蔣時代的歷史地理教科書中,臺灣的比例占很小一部分,不過那時候才遷臺不久,不同的時空下,比重當然會有不同。臺灣的高中生學生了解臺灣史是應該的,但是讓教科書“去中國”改采“臺獨”史觀,連中華民國從1911到1945年在大陸的歷史都消失無蹤,是不應該,也不可接受的。
這不是愛不愛臺灣的問題,“主張臺獨就是愛臺灣,主張統一就是出賣臺灣”,這樣的邏輯既不理性,也背離事實,更不是論事之道。依據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但實際上,目前中國大陸政權的存在是事實,大陸地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轄,國民大會在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象征兩岸已結束敵對狀態。兩岸之間能夠協商出19項協議就是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下達成的,一中各表的前提也就是兩岸的領土主權屬于全中國人的,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兩岸就沒有談判的基礎。如果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只及于臺澎金馬,兩岸等于回到敵對狀態,談都不用談了。
所以臺當局“教育部”據此修改高中課綱,合情合理,一方面扭轉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的“臺獨史觀”,一方面也符合兩岸現實。如果依照民進黨中常會的決議,那只是“一邊一國”的翻版,兩岸還有甚么好談的?
我們不樂見每一次政黨輪替就要修改一次教科書,讓不同世代接受不同的史觀,認同當然會錯亂,而且徒增政治紛擾。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