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當今臺灣政爭紛擾、改革困境與經濟困局,皆因臺灣陷入選舉死圈而不能自拔。臺灣政黨的最大目標,關心的最大問題,不是所謂的理想、民主、人權、愛臺灣與搞建設,而是選舉,是權力,于是朝野在間一直圍繞選舉進行斗爭與布局,選舉成為臺灣政治至高無尚的最高目標。選舉本來是民主的手段與工具,在臺灣卻成為藍綠爭奪的核心與目標,一切皆為選舉,從而讓選舉成為今日臺灣困境之重要根源與亂源。
全文摘編如下:
一場藍綠爭斗十分激烈、耗費資源龐大的臺灣“大選”剛結束,下一波新的選舉思維與布局就已開始,成為藍綠陣營與政治人物的頭等大事。
先講綠的,選后就開始了民進黨主席選舉之爭,斗爭十分慘裂,實力最強的蘇貞昌成為其他候選人的反對目標,而反對的核心又是旨在“保蔡挺蔡”,希望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加下屆“大選”。這場黨內史無前例的選舉險些讓民進黨分裂,至少留下許多傷痛。蘇貞昌在激烈的黨內斗爭中取勝,卻沒有太多的喜悅,所有的作為與目標(包括而參選當選黨主席本身)均為了下屆臺灣領導人“大選”。
于是選后,蘇貞昌的人事安排與權力布局,不是為了民進黨的改革與路線調整,而是為了他參加下屆“大選”預作準備,安撫謝系、游系與扁系,排擠蔡系。但不可否認,未來民進黨的運作與發展,將圍繞蘇蔡的黨內初選展開,并將貫穿始終。為了圍堵蔡英文,蘇系率先釋放建議蔡英文參選兩年后才舉行的臺北市長一職,以達到一箭雙雕之舉。
經過選舉洗禮的蔡英文在政治上已成熟許多,顯然不會上蘇的政治圈套,不會參選臺北市長,而是積極經營基層與民間,甚至成立基金會,發展勢力,凝聚力量。但不可否認,包括臺北市長在內的兩年后的“七合一”選舉成為民進黨最大的努力目標,并圍繞四年后的臺灣“大選”展開布局。而馬蘇會、藍綠和解、黨的改革與兩岸路線調整則居于次要地位,一切圍繞兩次重要選舉展開。
這就是今天的民進黨,心中只有選舉,一切為了選舉,為了權力,而對臺灣經濟發展根本不用關心,一心只想讓馬英九執政陷于困境,讓國民黨失去“江山”,重新奪回政權。
國民黨也是如此。馬英九連任后就表示,他沒有再連任的壓力,但有國民黨繼續執政的壓力,因此選舉與保衛政權也成為馬英九與國民黨的頭等大事。其執政與改革甚至兩岸關系的發展也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即通過改革爭取民心,鞏固執政地位。
日前,國民黨就臺北市長選舉展開新的爭論。于是藍營內部就臺北市長選舉炒翻了天,爭論不休。作為藍營的大本營臺北市,國民黨占有很大優勢,選舉成功率很高,自然成為黨內精英爭取的目標,也引發黨內權力之爭與矛盾。
事實上,距離“七合一”選舉還有兩年多,藍綠就已展開選舉與權力布局,并引新的矛盾與斗爭,選舉也成為媒體與全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在選舉高于一切與一切圍繞選舉進行的政治思維下,馬當局執政的任何舉措都被外界進行選舉解讀,認為有選舉考慮。為實現南北平衡,“行政院”計劃設立南部辦公室,外傳由陳以真出任辦公室主任一職,綠營就判定是馬當局為臺南市選舉布局。副領導人吳敦義與新北市長朱立倫均是國民黨的中生代精英,倆人的任何互動,都會被外界擴大解釋為有權力競爭(意指下屆“大選”競爭)情結。
這就是今天的臺灣,任何問題都與選舉相聯系,選舉成為政治生活的中心,更成為藍綠政黨的重大政治目標,而經濟、改革等諸多重大議題只不過成了選舉的工具。選舉本來是民主的手段與工具,在臺灣卻成為藍綠爭奪的核心與目標,一切皆為選舉,從而讓選舉成為今日臺灣困境之重要根源與亂源。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