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日上任至今將滿兩個月的陳沖內閣,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震撼教育。進口瘦肉精美牛動議遭到強烈抵制、稅制改革一開場就引爆股市重挫、停止油價“減半調漲”造成民生用汽柴油價格暴漲、臺北市都更拆遷意外引爆劇烈的抗爭,以及規劃中的電價調漲方案等等,都因為媒體窒息式、緊迫盯人的報導,引起社會高度的不安。臺媒《工商時報》4月6日社論指出:我們擔心,如果政策改革才剛剛起步,就引發如此巨大的爭議,改革的引擎很可能還未運轉就被迫熄火,這是馬英九與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沖不可輕忽的挑戰。
社論說,馬英九于當選連任后曾經多次強調,在2014年底“七合一大選”之前,非常難得有兩年的選舉空窗期,是推動重大公共政策改革的窗口,也是奠定他黃金十年政綱的唯一機會。我們非常認同馬英九這個看法,也期望馬英九與陳沖“內閣”,展現堅定的意志力,擬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并且運用有效的溝通策略,來快速推動政策改革。
社論認為,一向善于與媒體溝通的陳沖,必須責成臺當局“內閣”部會首長,盡速取回政策的“發球權”,引導輿論朝向理性討論的方向。這個原則看似簡單,卻需要各部會首長換個腦袋,拋棄“看報紙執政”的習慣,重新扛起“為政策負責”的基本態度。
社論說,我們曾經多次提醒,臺當局部會首長必須展現“負責任、肯擔當”的態度,馬英九在選舉時遭到強烈的壓力,支持度一度低落的原因,正是由于過去四年空有人民的授權,但是部會首長責任心不足,不敢承擔政策成敗責任。這樣的心態,在馬英九的第二任一定要徹底改變。尤其是要推動艱難的政策改革,首先要主動提出專業的政策,不能老找學者來背書卸責;其次,面對外界的質疑時,要能挺身捍衛政策,不能見到批評就退縮轉向;第三,部會首長之間要團結一致,尤其是陳沖必須要求閣員一同捍衛出爐的政策,不能彼此互扯后腿。
可惜的是,在推動重要的稅制改革上,我們看不到行政官員的肩膀。成立所謂“財政健全小組”,找了一堆學者與社運團體來建言,這個模式與歷屆失敗的稅制改革如出一轍,早已被社會大眾看衰。事實上,學者既不可能為臺當局的政策背書,而且對一旦發生“理念不合”的事件,學者與社運人士必然選擇退出,進而造成小組的失敗。
正如同陳沖在媒體專訪所說,稅制改革不是全有或全無的問題,其中存在非常多種可能性。以專業的方式找出最有價值的方案,不就是財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所在?臺當局“財政部”對稅制改革一定要掌握“發球權”,有秩序地向政策目標推進,而不是找學者來向媒體大鳴大放,甚至胡亂放槍,形勢大亂之后卻藉機退縮,結果必然一事無成。
臺北市釘子戶強制拆除事件也是另一個失控的案例。原本一個合法合理的行政行為,卻因為臺當局遇事退縮而完全失焦。都市更新是臺北市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個案上與拒遷戶王家的溝通協調也已經長達兩年,但是一遭到媒體質疑,市政府馬上退縮,放棄都市更新對臺北市長遠發展的重大利益、放棄其他已經簽約的36戶改建戶拖延兩年所遭到的損失、放棄建商依法投資所應獲得保障的權益。臺北市政府立場盡失,而畏懼退縮的結果,讓媒體更為看衰,甚至造成都市更新政策全面的潰敗。
這不禁令人想到當年臺灣執行中華商場拆遷,以及大安森林公園拆遷的老市長黃大洲。如果沒有黃大洲勇于擔當的精神,中華商場今天已經淪為都市毒瘤,而臺北市大安區也必然不會有令人稱羨的居住品質。有擔當與無擔當的政府,差異何止千里遠!
社論還說,美牛事件一開始也是如此。我們看到隔鄰的韓國,從李明博以下展現負責任的精神,向全體民眾主張必須開放,并充分說明開放的利弊得失。但是臺灣的“農委會”一開始又是找學者來建言,接著引發媒體幾乎民粹式的討論,并且擴張到養豬戶的集體抗議。前后拖延了一個多月才在陳沖徹夜開會下,由臺當局“行政院”做出具體的政策方向。
所幸,臺當局“行政院”在3月5日晚間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16字政策方向,展現了應有的擔當。臺當局提出專業且具體政策,展現捍衛政策的決心,取回發球權,媒體的雜音就此減少,反對黨的政治操作空間也隨之縮減。
此外,4月1日起臺當局停止“油價減半調漲”的政策,也是明快、展現擔當的正面案例。對這個去年底為了選舉安定所實施的政策,能夠快刀轉亂麻重回正軌,其間雖然仍有爭議,但是臺當局堅定的態度,則可讓沖擊減至最小。
社論最后說,歷史機緣給了陳沖“內閣”最大的挑戰,也給了他歷史留名的機會。陳沖必須碰觸歷任“院長”所遺留的沉痾,沒有閃躲退縮的空間,唯一的道路就是拿出肩膀,勇敢提出改革的政策,大聲捍衛政策,并且積極向媒體與社會大眾充分溝通。要求行政團隊成員展現負責任、敢擔當的魄力,拿回政策發球權,正是陳沖“內閣”成敗的關鍵。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