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受到美、歐各國的國債問題沖擊而大幅下跌,臺灣股市雖然基本面良好,但也受到不小的影響。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未來全球金融海嘯會持續多久尚不確定,但兩岸結合雙方的力量,已是兩岸共同對抗全球股災的不二法門。所以未來臺灣除自身的努力外,也要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以因應全球股災所帶來的變局,這已是兩岸經濟發展必須走的道路。希望民眾不要畏懼全球股災的沖擊,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支持當局“操之在我”的因應政策,并且善用兩岸關系發展的契機,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全球股災。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全球股市受到美、歐各國的國債問題沖擊而大幅下跌,臺灣股市雖然基本面良好,但也受到全球股災的影響,大幅下跌至8月9日的7493.12點。對于這些“非操之在我”的全球股災,馬當局已經積極推出“操之在我”的政策,并且善用兩岸經貿關系發展的契機,以使未來可能的沖擊降至最低。
造成這次全球股災的原因是美、歐國債問題,并且非常有可能像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一樣,逐漸由金融面擴散到實體經濟,導致美、歐各國的民間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也連帶使亞洲各國及地區出口美、歐的金額銳減,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想要徹底解決全球股災,唯有美、歐各國能妥善處理國債問題,但這完全是“操之在人”,我們唯有期待美、歐各國政府能順利解決。至于可“操之在我”的因應對策,我們要積極推出,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己妥善因應,才能使全球股災的沖擊降至最低。
在“操之在我”的因應政策方面,自2008年馬當局上任后,已積極推動“松綁”、“開放”等的經貿政策,使臺灣經濟環境大幅改善,包括:
第一,輕稅簡政:簡化行政流程,提高效率,降低稅負,將遺贈稅由50%降至10%,提供良好租稅環境。
第二,建設經貿營運特區:臺商及外商可以運用特區的人流、物流、金流的自由化,在臺灣設立營運總部,使臺灣投資環境大幅改善。
第三,“創新研發”: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希望透過創新研發,提升產業、廠商與勞工的核心競爭力。政府并且將營業稅從25%降至17%,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租稅環境,吸引內外資廠商深耕臺灣。
在兩岸經貿合作方面,面對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雖然兩案各自推出擴大內需的政策因應,但當時透過經貿合作,使各自推出的振興經濟方案發揮加乘作用,讓兩岸率先由全球金融海嘯的泥淖中復蘇,成為全球經濟表現的亮點。
未來全球金融海嘯會持續多久尚不確定,但兩岸結合雙方的力量,已是兩岸共同對抗全球股災的不二法門。所以未來臺灣除自身的努力外,也要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以因應全球股災所帶來的變局,這已是兩岸經濟發展必須走的道路。
自1987年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人員與經貿往來日趨熱絡,目前大陸已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最大順差來源與最大海外投資地。在兩岸經貿關系如此密切的情況下,兩岸強化經貿合作,絕對有助于共抗全球股災。
這三年多來,兩岸關系在馬當局執政下,恢復海協、海基兩會協商,至目前為止,共舉行過6次會談,簽署15項協議,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及成本。2010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82%;對外出口成長36.6%,這些數字都足以顯示,兩岸關系改善后,臺灣經濟充滿活力。
兩岸關系改善后,連帶也使外資、臺商來臺投資熱絡,2011年預定投入156.64億元(新臺幣,下同),包括璨圓光電要返臺投資20億元;藍海氣體工業投資3億元;85度C也預計投入4億元回臺設廠;法商迪卡儂投資10億元在臺設賣場;美國超微投入50億元、日本Panasonic將投資36億元在桃園擴廠。另外不具名的日本機械、電子、化學公司等,也分別在臺投資1億至0.64億元不等。由以上事實證明,兩岸關系改善后,跨國企業開始考慮投資臺灣,作為布局兩岸的中心,也為臺灣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此時就如同馬當局所說,是臺灣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相關單位已經做好了全面準備,兩岸和平發展也為臺灣經濟奠定了良好根基,希望民眾不要畏懼全球股災的沖擊,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支持當局“操之在我”的因應政策,并且善用兩岸關系發展的契機,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全球股災。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