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月初以來美國股市持續慘跌,即使奧巴馬政府促使國會兩院通過提高美債上限,但股災立即蔓延全球,臺股8月5日(上周五)暴跌四百六十四點,創下金融海嘯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市值蒸發一.二兆元(新臺幣,下同),一周之間下挫將近八百點,8日又重挫三○○.三三點,跌幅之重幾為全球主要股市之最,非但電子股全面下挫,金融股及傳產股也同樣疲弱,顯見恐慌性賣壓出現,本周臺股仍可能持續震蕩。
美債危機拖累臺灣股市
美國打噴嚏,臺灣也重感冒,臺媒對此分析說,全球股災擴大,臺灣也遭重創,歸根到底,臺灣是海島型地區,資源有限,經濟容易受到外貿波及,如果本身之經濟,足以達到自給自足地步,那么無論外在情勢如何變遷,臺灣受到的沖擊,其實都是相當有限,癥結系于臺灣之經濟,在在與國際大環境息息相關。 【詳細】
臺灣警覺關注本身財政債務結構
臺灣的公共債務結構,與正陷在債務泥淖中的美國不同。臺當局并無外債,現有的債務都是內債。但是,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高級官員朱敬一指出,臺灣凸顯稅制長期以發展經濟為先的失衡表現,正使臺灣朝著財政基石崩解的道路前進。 【詳細】
島內經濟動蕩的可能不大
對于全球股市非常態波動,馬英九當局已高度提高警覺,各相關部門也都密切注意變局發展,隨時研擬因應政策。臺灣公共財政基金也備而未用尚未出面護盤,充分證明情勢仍在可控制的狀態之下,投資人只要冷靜沉著,采取穩健保守策略,相信短期之內即可化險為夷。 【詳細】
臺媒反思
《中國時報》:重點在搶救“信心”,避免蔓延成“危機”,真正損害實質經濟的生產消費面。臺股出現大跌之后,馬英九出面信心喊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表示,除要注意對臺灣出口的影響之外,未來也應發展在地經濟,彌補出口的不足。
《中國時報》8月9日《何苦借錢給美國花》短評:一些新興國家和地區應覺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是真實的,放進口袋的外匯卻可能變壁紙。外匯,與其買美國國債,還不如自己發行公債,搞好基礎建設、教育、醫療,讓自己本地的民眾享受。
《中國時報》:美國就是因為朝野惡斗,以致決策力弱化,更沖擊了信用評等,不知島內的朝野政黨看到了美國這面鏡子,能否生起一些警惕之心?
臺媒《中華日報》9日社論:美國債信評等之所以降級,財政惡化是主要原因,但奧巴馬政府與國會在削減赤字提高舉債上限協議過程紛擾不斷,讓投資人對美國處理赤字與經濟問題的信心動搖,這也是標準普爾痛下殺手調降債信評等的重大因素。可以想見,臺灣朝野如果繼續惡斗,遲早也會被國際信評機構降等,那才是島內民眾真要擔心受怕的問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