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自今年初一百美元狂飆逼近140美元歷史新高,盡管沙特阿拉伯同意增產,卻無法抑制油價繼續上漲,全球籠罩通膨危機。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載社論說,五月份臺灣的核心物價年增率達到九年來最高,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七年多以來新低,民間普遍存在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下,“央行”確實應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抗通膨的決心。
最近三十個主要石油生產與消費國齊聚沙國的吉達,商討如何化解國際油價狂飆危機,雖然最大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同意自七月起增加產能二十萬桶至每日九百七十萬桶,這已是一九八一年以來最高的產能,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仍持續上漲,沒有舒緩的跡象。自二千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了五倍,如此巨大的增幅,已帶動其它燃油與民生物品、農作物價格高漲數倍,對于一般薪水階級沖擊非常大,窮人的日子更苦了。
根據“主計處”調查,五月核心物價年增率達3.23%,創九年新高,五月份的奶粉、雞蛋等食品價格漲幅高達二成,外食族受到的影響也高達一成。此外,五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跌到七年五個月新低,加上新當局上臺后,油、電、交通等價格紛紛調漲,民眾對未來的物價信心非常低,對通膨的預期心理越來越濃厚。
馬當局上臺后,民眾殷切期盼會有好日子,未料,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未能好轉,國際油價甚至進一步飆漲,國際政經局勢更加險峻,日子似乎變得更苦了。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全球股市表現均不佳,未料先前一路看好的臺股連跌十九天,自馬當局上臺以來的表現在全球股市敬陪末座。原本已飽受物價上漲之苦的民眾,如今資金慘遭套牢,且荷包大幅縮水,許多人不禁質疑,馬蕭團隊難道今不如昔?原本預期馬蕭團隊“老將”上場后,一切駕輕就熟,未料,從油、電公共費率的調整到擴大內需方案的推動,破綻百出,更引發外界不滿與批評聲浪。
社論指出,平心而論,從“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副院長”邱正雄等人在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均擔任要職,對于處理金融危機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十年后的今天,雖然美國次貸風暴的威力超乎各界預期,最近華爾街的大型投資銀行由于虧損累累,紛紛掀起裁員風,美股連連重挫,對亞洲各國的影響逐漸顯現,但一般認為亞洲還不至于發生金融危機,原因是亞洲各國的經濟結構已不同于十年前,許多國家的經濟與金融情勢均比十年前穩健,應有足夠能力因應。
亞洲各國中唯一令人憂慮的是越南,一年前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曾是東南亞最亮眼的新興小虎,不料,一年后,情勢急轉而下,股市跌了六成,房地產跌了五成,匯率預期還要貶值三成,國際信評公司歸咎于越南央行因應通膨的措施瞻前顧后,做了錯誤示范。今年五月越南的通膨亮起紅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突然竄升至25%,嚇壞了投資人,一般認為越南央行升息的動作太慢且力道太小,最后導致通膨問題一發不可收拾。進一步探究越南央行遲遲不敢升息的主因,不外乎是政治考慮重于一切,擔憂升息會影響經濟發展,猶豫不決的結果適得其反。
社論認為,越南的慘痛經驗提供亞洲各地區最佳的借鏡,如果執政當局缺乏經驗,一切以政治考慮為依歸,原本閃亮的經濟成長與投資環境很快就會大逆轉,外資當年一窩蜂搶進,然而一有風吹草動,外資跑得也最快。
目前臺灣的通膨壓力雖然不如越南那么嚴重,臺灣的經濟結構也比越南成熟許多,但亦不能掉以輕心。臺灣的經濟主要依賴出口這個單引擎,新臺幣匯率今年以來升值幅度約7%,在維持出口競爭力心態下,銀行界預期“央行”不太可能放手讓新臺幣匯率大升,因此以升息抑制通膨成為主要的工具。過去四年來,“央行”共升息十五次,幅度約2.125個百分點,但銀行利率實際拉升的幅度只有一個百分點,成效其實非常有限。
社論提醒,臺灣的汽油完全依賴進口,目前所面臨的通膨問題是十年來最嚴峻的情勢,加上臺灣的利率在亞洲各地區中是超低水平,如果“央行”在對抗通膨方面未能展現較大的決心,或是瞻前顧后,將引發無窮后患。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