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民眾暫息塵勞,歡度年假。在闔家團圓、親子圍爐的時候,為人父母者例必會對子女給予祝福,子女們亦對長輩表達孝思;這種和樂融融的節慶氣氛,即是倫理親情、人文教養的自然流露與交互感應。
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說,沐浴在歡樂的年節氣氛中,人們當會由衷慶幸:臺灣庶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這種純樸、和善、親切的交互感應,雖歷經政客們肆意操作的煽動、撕裂、挑激,畢竟尚能大致保存。臺灣未來政經發展的依憑,或正在于充分開發這些內涵豐盈的人文教養,及彌足珍貴的民間智慧。
年假前后,臺灣有兩次攸關重大的選舉。“立委”選舉的結果,最引人矚目之處猶不是民進黨大敗所顯示的朝野消長形勢,而是選民以具體的投票行為表明心跡:對貪腐無能、敗德失政的當權者,厭憎已極;民進黨政權之所以失敗,正因他們挑釁了臺灣民間的基本理性,也挑釁了人與人應互相尊重的那種道德感情與人文素養。
“總統”大選的可能結果,目前自尚言之過早;但從貪腐敗德的政客與呲牙咧嘴的政丑均已遭到否棄看來,無論誰當選“總統”,臺灣社會內則需要休養生息,與民更始,外則需要改善兩岸,修補與美國的盟誼,應是顯而易見的大趨勢。
在全球化的巨流中,舉世各國都亟亟于強化其競爭力;臺灣已因政治擾攘而蹉跎甚久,實不可再自陷于泥淖。若能回歸理性而正常的民主發展,使政局得以安定,則民間累積深厚的創造活力與人文內涵,可作為臺灣朝向經濟升級目標再出發的憑借。
社論指出,放眼今后的經濟發展與競爭態勢,除了生技醫療的研發與創新,將成為電子資訊之后的重大領域外,文化創意產業亦是眾所矚目、且利潤可觀的新興領域,而臺灣在這個領域顯然擁有非同小可的競爭優勢。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真正利基,在于內涵深沉、多元的人文價值及其素養,而這正是臺灣民間極豐盈的資源。
讓臺灣原有的人文資源綻放出新內涵,使臺灣由此展現出新形象,便足以帶來新的希望、新的動力!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