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謝長廷丟出“CEO閣揆“的話題,被外界不太看好。不看好的原因似乎很簡單。那便是信不過。暫且不說能否實現,更讓財經界擔心的是,擁抱政策結果不符理想,空歡喜一場也就罷了,繼續惡整了企業才可怕。過去八年都沒有改觀。現在將功補過難道還不晚?
臺灣《聯合報》聯合筆記文章說,民進黨因意識形態作祟,導致經濟不振,但每次選舉都喜歡拿拼經濟的口號和財經人物出來消費,殊不知那正是自己的罩門。公元兩千年,陳水扁邀施振榮、許文龍、蔡萬才等企業人士加入“國政顧問”團,目的只在借這些企業人士的聲望為自己拉票。有些財經大老,明明政治色彩沒那么鮮明,也被硬編成扁團隊。
這些企業家以為可以為經濟說上話,但不管是經發會、經續會或平時的“政策”討論,企業家喊破喉嚨希望“政府”開放兩岸三通、開放金融產業登陸,陳水扁卻不理不睬;陳水扁當選后,他們的利用價值顯然已經用光。
扁當局也不是沒找過財經人士入閣,擔任過“行政院”副“院長”的林信義即被稱為臺灣艾科卡,但他任內光推動一個開放到大陸設廠的政策,已被深綠罵到臭頭,最后也只好識趣地離開。陳水扁安的什么心一目了然。
只要還抱持意識形態,就不可能落實CEO企業治理的目標。CEO的工作里沒有意識形態,唯效益和可行性是問。要深入中國投資解除百分之四十的上限,民進黨會接受嗎?開放兩岸三通和大陸觀光客來臺,民間期待了多少年;扁當局真要做自己就可以做了,還會讓外人沾這個光嗎?
當年宗才怡當了四十八天部長就倉皇下臺;黃營杉為不少企業家上過EMBA課,也不過做了一百九十二天就下臺。兩個企業界出身的首長,卻是兩個最短命的部長;「CEO內閣」這招,扁政府早已用老,毫無高明之處。
文章最后說,八年下來,企業界對扁當局拼經濟打造新臺灣的美夢早就醒了大半,F在又到選舉,執政黨一面把開放兩岸限制的政策拿來當成利多大放送,一面還喊著CEO組閣;如此消費企業界也就算了,問題是還會有人相信嗎?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