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塞爾維亞參加研討會時,就“一帶一路”倡議在塞爾維亞和整個中東歐的進展做了解讀。在這方面,筆者確有一些個人經歷和切身感受。
2014年我第一次到塞爾維亞,當年適逢中國路橋集團援建的跨多瑙河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座大橋就是中國貢獻給塞爾維亞的“一帶一路”惠民工程。2016年6月,我第二次到訪塞爾維亞參會,作為中歐陸海快線一部分的匈塞鐵路建設成為會議焦點。如果匈塞鐵路修通,中國企業從中國到歐洲的快捷路線將比海上運輸節省7—10天。2016年11月初,我第三次造訪塞爾維亞,這次聽到的好消息是中塞持普通護照人員將免簽證。
可以看出,中塞兩國走得越來越近了。這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通過積極創造機遇使中塞、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的交往更加緊密、順暢。但需指出的是,中東歐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仍有一些誤解,亟待澄清。
誤解一:“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國家對該倡議期望值很高,但目前很多方面還未產生實實在在的成果。
有期望是好事,有利于促成各方達成更緊密合作,但期望也是一種相互關系。“一帶一路”倡議并非中國自己單干,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與中東歐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包含國家眾多,一些基建工程規模大、設計復雜,光靠中國一家很難完成,必須調動各方積極因素,形成合力。比如,中國目前積極推進陸上絲綢之路建設,開通多條貨運班列,但歐俄的相互制裁導致步入歐亞大陸中東歐板塊后,貿易暢通受阻。要解決這一問題,光靠中國不行,還需相關國家共同努力。
誤解二:中東歐國家提出不少倡議,其他世界大國也提出不少倡議,有人覺得這些倡議會與中國的倡議產生競爭,中國也很難對接這么多倡議。
中東歐的多瑙河戰略、三海倡議、波羅的海戰略等,中方是不是有點應接不暇呢?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和包容的,只要有合作共贏點,都可以合作對接。它不排斥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合作倡議,與現存的各種倡議也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
誤解三: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成為中東歐地緣政治新玩家,將不可避免地卷入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紛爭。
比如有塞爾維亞學者說中國將積極介入巴爾干這個地緣政治敏感之地。但事實上,中國在巴爾干未派遣一兵一卒,也沒軍事基地,既沒能力也無意愿參與地緣政治博弈,而是尋求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其實,在整個中東歐地區,情況也是如此,中國謹慎避免卷入任何潛在的地緣紛爭。
誤解四:認為“一帶一路”創造的金融工具應充分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加快推進相關工程,現在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事實上,無論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它們雖然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但都不是專為“一帶一路”設計的。兩個金融工具遵循市場原則,依照國際慣例和標準辦事,希望在金融領域確定更高規格的運行標準。可以這么認為,兩個金融工具的目標是要獲益和盈利,而非見到絲路項目就投,遇到一些不是絲路項目的,只要有盈利價值和前景,也會大量投資。(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秘書處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