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巴馬時代的國務卿,克里的時間不多了。但是,這位據稱“知華”的國務卿,其最后時刻的外交使命卻是異常繁忙和艱巨,尤其是中美關系的現在和未來,克里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克里兩天的訪華之旅(26日-27日)是其東亞行的第三站。在此之前,他訪問了東南亞兩個小國老撾和柬埔寨。這出人意料,因為老、柬兩國向為中國的傳統友好,即使是現在南海問題讓中國和一些東南亞鄰國發生齟齬時,這兩個國家和中國依然關系深厚。克里訪老,一在于這個小國剛剛選出了新的領導人,二在于老撾是2016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死镌L問老、柬的目的被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是團結東盟共同對抗中國。
這道出了中美兩國在東亞區域的核心議題之一:南海。過去一年,是中國、美國和東南亞鄰國圍繞南海島嶼主權爭議博弈最激烈的一年。然而,南海地區的風高浪急,并未使中美兩國兵戎相見--即使中國在爭議島嶼上建了燈塔,美國到中國島礁12海里范圍內巡游...這意味著,中美兩國都有最基本判斷,可以針鋒相對但須把控住風險。
南海是一道很難解開的地緣政治方程式,作為第三方的美國涉入越多,解開南海博弈的死結就越難。好在地緣政治博弈不是數學方程式,只要當事諸方發生了某些變化,南海區域的島爭也許會迎刃而解。
相比南海博弈,克里訪華的使命還有臺灣和朝核兩大命題。臺灣大選,民進黨大勝,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馬英九時代,兩岸關系能夠發展到最好,關鍵在于國民黨執政者承認“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
克里要和中國談的還有朝核危機。中美兩國對此問題有共識--朝鮮半島無核化,當然也包括對朝鮮的制裁。但是在對朝制裁的程度上,中美顯然有所不同。朝鮮氫彈試驗后,美國主導的對朝制裁決議協商進入第三周,但是相關各方并未達成一致意見。美日韓認為,對朝制裁應該是國際社會切斷同朝鮮的一切聯系,讓其成為真正的“孤島”。譬如,不向朝鮮提供石油,不進口朝鮮的礦石等等。顯然,這是針對中國,中國也表示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會影響“朝鮮民眾的生活”。因而,如何讓中國同意美日韓版本的對朝“強有力的制裁”,克里要在中國下很大的外交功夫。
然而,如果要讓中國和美日韓兩國協調一致對朝制裁,還需拿出讓中國相信的誠意來。一是在東北亞、東南亞乃至整個亞太區域,美國對華的再平衡戰略不能壓逼太緊。否則,即便朝鮮是中國的戰略負遺產,中國也可能將朝鮮視為戰略減壓閥。二是朝鮮核危機的責任要明晰,不能降朝鮮核試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事實上,朝鮮核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同美國的關系正;,如果美朝展開雙邊對話,也許有助于朝核危機的破解。
現實是,朝核危機催生了讓中國緊張的微妙變化。譬如韓國以朝核危機為契機,將部署薩德導彈提上日程,還有韓國提出的“五方會談”等等。相比朝鮮核試引發的“熱鬧”,美日韓三方的戰略聯動在中國看來才是“門道”--美國將亞太再平衡戰略從東南亞延伸至東北亞,在中國近海形成了令中國壓抑的包圍圈。
克里訪華,無論南海、兩岸還是朝核,老問題依然沒有新辦法。這些難題,克里解決不了,奧巴馬也無能為力,也是后任的美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困擾。
好在中美還是有相當的共識和利益,譬如氣候和能源合作,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建設性作用等等。更要者,在奧巴馬任期之末,中美高層還有很多次見面機會,如3月的核安全峰會,9月的杭州G20峰會和11月的秘魯APEC峰會等。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