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吐血!”8月24日,安倍晉三在自民黨高層會上半開玩笑地說。聽會的人自然要附和著笑一笑。自從8月19日日本一家周刊做了相關報道后,安倍的身體問題便成了日本最為關心的大事。盡管安倍臉上的皺紋在不斷加深,顏色有些鐵青,但這更符合一個“戰斗型政治家”(安倍自稱)的形象。背微駝,步履也不那么輕松,這主要是為了審議新安保法讓他顯得有些過勞,身體該是沒有什么問題。
安倍擤鼻涕的時候,趕緊有一位高層向他表示了擔心:“首相25日要參加參院特別委員會的審議會。”“我會帶著吐血的決心奮斗下去!”安倍回復了一句。
眼下日本國家的大事莫過于迅速通過新安保法了。每周有一天,日本民眾在首相官邸前示威,他們稱現在審議的新安保法是“戰爭法”。安倍的大臣們也在國會公開說,今后自衛隊不僅會向前線的外國友軍運送普通彈藥,即使是核武器,只要戰爭需要也會運送的。這讓人聽了以后,很難相信這是遭受過核武器打擊的國家中政治家的發言。
24日,幾乎所有日本媒體也都報道了官房長官菅義偉對記者說的話,9月3日前后,安倍不會訪問中國。
日本最緊迫的工作是保有參加及發動戰爭的集體自衛權,至于在戰后70年,該考慮一下與周邊國家和解一事,似乎還提不上日程。與亞洲的和解也愈發變得無關緊要了。
半年的外交努力付之東流
在戰后70年之際,尋找機會與周邊國家和解,該是這半年日本曾經為之努力、周邊國家也積極響應的一件大事。
2015年4月,安倍參加萬隆紀念會議,盡管在他的演講中,只字未提侵略戰爭,沒有說到道歉,不明主體地用了一個“反省”,但安倍也還是實現了與周邊國家領導人的會談。外交方面傳出的信息是,安倍明確接受到了9月3日參加中國紀念活動的邀請,也有意借用這個機會,實現與中國等周邊國家在外交關系上的調整。接著安倍去美國,談日美的和解,給人以日本在解決與美國的關系后,將來會實現與亞洲國家和解的期待。
7月,安倍在外交方面最親信的智囊,元外交官谷內正太郎來中國訪問。從官職上看,谷內僅有一個“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稱呼,但在中國他見到了即使是安倍內閣中的大臣來中國也不一定能夠見到的高層。原因也只有一個,他是來談9月安倍訪華的,需要向高層直接談安倍的意圖,聽取高層的聲音。那之后中國輿論開始對日本相當的客氣,一切也該是沖著安倍訪華,中日在戰爭問題上最后和解來的。
人們一直相信安倍該來中國的,在大是大非上,安倍不會糊涂。各國為安倍來華參加紀念活動,也做了最大的準備,但現在安倍忽然取消了來華日程,外交努力一切一切付之東流。
中日實現和解今后要用很多年
對于8月14日安倍發表的談話,中國民眾想說的話較多,但大家心里想著9月3日安倍來華參加紀念活動,而且談話里也說到了道歉、反省等等,便也揣著聰明當糊涂,沒有多說什么。畢竟在戰后70年的時候,實現中日最終和解是大事,亞洲的和平環境是中國今后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保證。
和解意味著很多事在東亞特別是中日之間能夠做起來。中日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在經濟上不存在直接的尖銳競爭關系。而中國對環保、節能、智慧城市的市場需求,是日本能夠提供的。中日完全可以共同去開發東南亞市場,用好那里每年8000億美元的社會基礎設施需求。從能源供應等方面看,中日當然更有合作的可能。不談太遠的,便是共同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建設東亞穩定的金融環境,中日能談能做的事同樣非常的多。
只可惜安倍內閣只重視讓日本保有參加及發動戰爭的集體自衛權一事,不管這樣的權力的保有是否能讓日本去參加及發動一場戰爭的現實性,政治家要做得事便是國家大事,由不得人。
只可惜中日和解在錯過戰后70年最佳時機后,安倍強調的中國威脅論,將以假亂真,能成為蒙蔽日本民眾的迷魂湯,這樣的做法能讓和解變得愈發遙遠。日本不僅在地理上不斷向東漂移,在心理上與亞洲的隔閡也將愈發拉開。安倍不吐血是好事,要是能為中日和解做點事,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