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天津爆炸頭七。這場爆炸震驚全國,截至目前已經造成114人遇難,另有70人失聯。這場爆炸實在來得太駭人聽聞、太觸目驚心了,七天來人們經歷了太多、承受了太多,悲傷之余憤怒、質疑之聲也不絕于耳。一時間,對于安全生產的問責、對于事故責任的深挖、對于城市規劃的憤懣,成為了輿論的聚焦點;而在這波洶涌的輿論大潮中,“化工”、“重工”、“核電”甚至“工業”順理成章成了人們眼中“定時炸彈”的代名詞,一時間人人談之色變,避之惟恐不及。
毫無疑問,對于現狀進行痛定思痛的反思是必要和亟需的,畢竟面對這樣慘烈的事故,任何護短、遮丑、刷白已不是曖昧的麻木不仁,而是違天害理的殘忍。然而,為幼稚而偏激輿論大潮推波助瀾恰恰是另一種殘忍,只不過前一種殘忍吃的是“人血饅頭”,來的赤條條,容易被人一眼洞穿,而后一種殘忍則更為詭秘,看似理智實則殺人無血。因此,在這樣的敏感時刻,我們必須堅定的站出來,鄭重的向這種反工業化的論調宣戰,為的不是維護現狀,而是堅定前行的方向。
近年來,“工業”有向敏感詞發展的趨勢。新建工廠,建核電站,連在居民小區中豎起通訊塔都會招致抗議。甚至任何霧氣都會被冠以“霧霾”的稱號,被歸為工業的惡果。
一些人奮起直呼“我們再不能搞工業、再不能追求GDP”。這次,天津爆炸更是激起陣陣波瀾,有人發起所謂“自查運動”,將加油站、倉庫和工廠統統視為危險源,為數眾多的響應者則擺出一副勢不兩立的架勢?蛇@種反工業真的會使人們更安全、生活更加美好嗎?
天經地義的生活方式絕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一個社會基礎工業和其衍生品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品。換句話說,工業社會對人塑造不僅僅是提供了幾種產品,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的角度。從宏觀角度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符合歷史發展進程,但是具體到個人的微觀角度,“上層建筑”卻常常會和“經濟基礎”發生錯配,出現價值觀超越物質基礎的情況。我們今天要批駁的這種反工業化傾向的根源正在于此。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用一位學者的話說,就是“接受新思想,比創造新思想所需的物質基礎要容易”。一方面,人們從小接受電視、小說、生活場景的塑造,享受物質生產帶來的商品、服務,形成了工業化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另一方面,工業基礎的每個進步卻是上千種門類、幾十種行業互相配合,經過千萬人協同努力的產物。顯然,工業改變人遠比人改變工業容易,因此“上層建筑”超越“經濟基礎”就成為一種微觀常態。
既然“經濟基礎”落后于“上層建筑”,那么符合歷史規律的做法就是補高前者,而反工業的價值觀所宣揚的實際上是南轅北轍。原因很簡單,反對PX的人絕大多數并不會因此減少穿著以PX為原料的化纖衣物,除非技術進步能夠帶來比PX更合適的材料;反對燃煤發電的人,也不會因為發電來源是煤而在生活中刻意減少用電,除非技術進步帶來更廉價的能源介質。因此,反工業化削弱的只是本已欠費的經濟基礎,而不會改變作為上層建筑的生活觀念和消費習慣。從這個角度上說,這種反對運動只是“瞎鬧騰”,提高了交易成本,但并沒有增加社會整體的福利。
而站在國家的角度,這種反對運動帶來的鄰避效應(Not-In-My-Back-Yard)則會嚴重損害一國的產業發展。PX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各地興起的反對運動,使原本毒性不高的PX成為各地避之不及的災星,作為重要原料的PX因此產能不足,只能從國外高價進口。這種鄰避效應造成的扭曲除了白白浪費了國內的剛需之外,還以人為造成的高價養肥了日、韓、新加坡等競爭國家PX產業。
反工業思維的簡單粗暴和工業本身的精密復雜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想要避免天津悲劇重演,靠簡單反對化工建設是沒有出路的,而是要靠進一步的投入,加強研發、管理和培訓,使我們擁有更安全、高效、可靠的危化品倉儲運輸方法,做到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發展帶來的問題。如果我們懾于爆炸的淫威,從此止步不前,那么我們將會把8.12悲劇的種子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倘若悲劇重演,那么我輩的這種殘忍將罪無可恕,8.12死難的人們也不會原諒我們。用一句PKU友人的話來總結全文,“我們離成熟的工業文明還有很多課要補,請不要讓退學成為一種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