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希臘與國際債權人達成新一輪的救助協議,頻臨破產的希臘經濟獲得急救,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危險解除。人們松了一口氣,因為如果希臘經濟崩潰并退出歐元區,不僅僅是歐洲、世界經濟都將受到影響。
然而,對于國際債權人處理希臘問題的方式,我們須保持清醒的認識:通過高壓手段迫使希臘接受嚴格的經濟緊縮改革可能會給歐元區未來的整體改革投下陰影。
希臘的債務危機始于2010年。當時,以希臘為首,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陸續出現財政危機,導致主權債權信用評級惡化,歐元區由此陷入主權債務危機。
危機暴露了歐元區基礎制度設計上的致命缺陷:歐元區各國使用共同貨幣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而且缺乏退出機制——一旦某成員國經濟出現問題,其他成員國就不得不對其進行救助。
出于政治考慮,歐元區既沒有也不想設計退出機制,因此,制定統一的財政政策成為完善歐元區制度的必須途徑。如果把歐元區比喻成一個因病體弱的人,那么緩解希臘債務危機僅僅是給傷口止血;而實現共同財政政策才是固本強元之道。因此,雖然緩解希臘危機是當務之急,但是建立統一的財政政策才是歐元區國家杜絕危機的最根本途徑。
在新一輪救助協議中,希臘除了承諾要通過立法進行一系列經濟緊縮改革之外,還要將部分資產置于國際債權人監督之下,以此作為借貸的保證。以德、法為代表的國際債權人已經成功的剝奪了希臘部分“財政主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實現歐元區共同財政政策所必經的一步。
7月5日,希臘進行了全民公投,超過六成的希臘人反對更加嚴格的經濟緊縮改革。這種情況并非個案。實際上,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中,相關幾國民眾都反對緊縮財政改革,隨之表現出反對外國干涉本國財政的不滿情緒。目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財政狀況有所好轉,但國家經濟仍很脆弱、失業率很高。如果無法使社會經濟出現好轉,由于相關國家大多數民眾的抵觸,建立統一財政政策在歐元區將舉步維艱。
希臘是在國家經濟瀕臨崩潰、銀行系統資金只能短暫維持的情況下才答應如此嚴苛的條件的。希臘基本沒有選擇余地,因此新協議的最終實施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在未來歐元區共同財政改革的過程中,通過“高壓模式”解決問題幾乎不可能實現。未來,歐元區統一財政政策能否建立、能否是自身遠離主權債務危機?這考驗著歐洲人的耐心和智慧。(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