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落后德國百年”、“8000中國留學生被開除”之類的海外涉中消息,則更易被誤讀,一來,國人對此類消息更為敏感;二來,這類信息由于語言等技術壁壘,核實起來會更加困難。
“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水平比德國、英國落后100多年”、“2014年留美中國留學生被開除8000多人”之類讓人看得匪夷所思、卻又白紙黑字由不得不信的報道,在媒體、網絡引發正反兩方面的熱烈反響。
從后續報道可知,“中國工業水平落后德國100多年”是從某個特定角度、領域衡量的一家之言,結論發布者自身也表示“不代表整體”,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在被問及此問題時也坦言,這一結論“太過簡單、夸張”;至于“8000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的信息,是一家私營商業留學服務機構所發布,其中文信息和英文信息的表述有很大差異,前者將警告、留校察看等一般處分也都算在“開除”之列,且未提供受此處分的本土學生人數、比例作為參照,帶有很強的商業利益目的。對這類有意無意進行過“包裝加工”的信息、數據倘不加辨析一概采信,并以此為由加以闡發,自然離題萬里。
這正反兩方面盡管觀點針鋒相對,激動、敏感和激烈好辯卻是殊途同歸,有的覺得“老外歧視中國人”、“言過其實抹黑中國形象”,有人卻借此譏諷中國人有“劣根性”……這兩派或不依不饒爭辯不已,卻很少去認真辨析一下這些讓他們如此激動的“論據”,究竟成色如何。
現在,中國越來越國際化,確實進入了一個中外對比的心理敏感期,這些夸張的數據顯然撓到了國人的癢處,更容易吸引讀者眼球。而在此背后,某些不嚴謹或不負責任的機構無疑是始作俑者。
就拿“8000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來講,此消息是一家私營商業留學服務機構所發布,將數據片面夸大,帶有很強的商業目的。而就算是一些非商業的學術類機構,也時有利用信息不對稱而炒作的情況發生。像這類海外涉中消息,則更容易成為誤讀對象,一來,國人對此類信息更為敏感;二來,這類信息由于語言等技術壁壘,核實起來會更加困難。
對此,無論是國人還是國內的媒體,對此類信息應該保持警惕。而對于學術機構來說,只有保持學術的嚴謹,才能真正起到中外對比借鑒的效果,而商業機構負責任的發布相關數據,也才會真正贏得商業信譽,以及客戶的信任。用夸張的中外對比數據吸引眼球,其實并不高明。(陳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