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納什是在挪威領取了數學界的阿貝爾獎,返回美國下飛機后從機場乘出租車回家遭遇車禍的,納什和妻子被彈出汽車,意味著兩人當時可能沒有系安全帶。
納什的謝幕如同其人生一樣,既令人驚訝,又讓人感到意外,甚至體現了命運的無常。不過,納什的離去也如同他建立的博弈論一樣,會讓人生的博弈繼續下去,尤其是情商與智商的博弈,因為,這將可能解釋在一種美好的成功的人生中情商和智商究竟會扮演什么樣和多大的角色。
納什的人生既精彩,也苦澀,尤其是,盡管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理論,但作為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卻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在當初人們關于人生和成功的觀念中,是一種不合常理的博弈,遠不如他的非合作博弈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容易判斷出結果。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認為,人的成功15%是知識、技能,85%是做人。同樣,美國心理學家丹尼·戈爾曼也表示,一個人事業能否成功,20%取決于他的智商,80%取決于他的情商。雖然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這樣的看法,但是,即便按情商在一個人的人生和成功中占更大比例的說法,納什的失敗是早就注定了的,因為,他是一個智商極高而情商極低的人。
納什的人生也在詮釋著一句正在流傳的話,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升。納什是憑借其碩士指導教師杜芬(R.J. Duffin)的“這人是個天才”的一句話的推薦信才被哈佛大學接納為博士生。但因種種原因,納什最后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憑著高智商被錄取為博士生后,納什的低情商就顯露無遺,或者說,以前的低情商便變本加厲地表現出來。
納什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是,偏執、自傲,自視為天才,比別人都高明,并對他所看不上的人或不如他的人不屑一顧。這一切也源于其自小就養成的性格。納什從小就不合群,性格孤僻,反復無常,對權威不尊重。這也造成了在中小學時,老師和學生都不喜歡納什。到了青年時代,納什也由于孤僻、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和拙于社交,常常成為人們嘲弄和取笑的對象。同學們認為他是個社交能力極差、孤僻、怪異、有距離感的人。
到了攻讀博士和工作階段,納什的這一切變得更加厲害。在納什看來,一個天才需要靠自己的超常才能或智商獲得學界的認可,而在這一點上,他優于其他人。為了獲得數學界的承認,納什也做出種種未必是高智商,但肯定是低情商的事。例如,為了獲得1959年的博謝獎(美國數學學會每五年頒發一次的獎,聲譽僅次于菲爾茲獎),納什先把一篇數學論文寄給瑞典的《數學學報》,編輯部審定并給他寄出采用通知后,納什卻撤回了論文,后來又把該論發表在《美國數學雜志》秋季號上。
原因可能是,只有在美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才有資格參加博謝獎評選,所以納什寧愿得罪《數學學報》編輯部。但是,納什最終也并未獲得博謝獎。同樣,在憑借高智商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講師教職后,納什也是以才傲物,認為數學系只有控制論之父維納可以與他相比,但也認為維納不過是過時的天才。
顯然,納什的這種低情商和高智商是不會受到同事歡迎和認可的,再加上自視甚高,卻得不到承認,使得納什在30歲開始精神失常并患上精神分裂癥。接下來,按照這類病人的一般規律和出路,將終老和死于精神病院。
但是,納什周圍的正常和高情商人群,尤其是親人彌補了他的低情商缺陷,并幫助他走出低谷,其中,他的妻子、母親和妹妹奉獻了極大的努力、精力和情感,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和幫助他,讓他活得更像一個正常人而不是精神病人。1959年2月,納什因不能正常工作,麻省理工學院解除他的教職,在持續照料需要治療的納什和同時要撫養他們的兒子強尼(Johnny)時,納什的妻子艾里西亞不堪重負,于1962與他離婚。接下來,是母親和妹妹照顧納什。母親照料納什7年后于1969年去世。之后,妹妹繼續照顧納什,但顯然,妹妹不是母親,不可能那么有耐心,納什與妹妹的關系變得緊張。1970年,在納什走投無路之時,前妻艾里西亞重新收留了他。但他們的生活極其拮據,要靠社會救濟金維生。艾里西亞以妻子的身份照顧了納什幾十年,在他們離婚38年后于2001年再婚。
沒有親人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納什不可能活到獲得諾貝爾獎;沒有同事們說服擔心把諾貝爾獎頒發給一名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引發難以預料結果的諾貝爾獎委員會,納什也不會獲得諾貝爾獎。凡此種種都說明,親人和同事的正常或高情商幫助和彌補了納什的低情商。
納什是一名幸運者,但是,還有很多像納什一樣具有高智商但卻是低情商的精神病患者,卻未必能獲得像納什所能獲得的幫助。也因此,對于這樣的人或其他類似的人,情商和智商的博弈還將繼續下去。
當初諾貝爾獎委員會擔心納什的精神狀況并未安排納什致辭,但是電影《美麗心靈》虛構了納什在1994年諾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我一直以來都堅信數字,不管是方程還是邏輯都引導我們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我問自己:“邏輯到底是什么?誰決定原由?”我的探索讓我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癥,就這樣來回走了一趟。在事業上我有了重大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這種神秘的愛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邏輯或緣由來。今晚我能站在這兒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謝謝你!
這個結果,可能是人們所希望的情商與智商博弈的理想結果。